文.靜明
在精舍做事講求程序和效率,一個程序不對,就會浪費時間與力氣。(攝影/周幸弘)
德偕師父做事講求程序和效率,凡事強調「程序!程序!」「程序要對......」一個程序不對,就會浪費時間與力氣,這一點與我的習慣頗通的。未住進精舍前,我房間裡任何擺設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少走一步,或是坐在椅子上不用站起來、躺在床上不用爬起來的一種「懶人哲學」。
當然在精舍裡,洗碗是絕對懶不成的。講求程序與效率,彷佛工廠大量生產線上的「製造工程學」,任何的動線設置,都關係著作業員能否在最短時間和最近距離,且最不㧎(khê台語;不通順)手的情況下,拿到必要的零件與工具,將手上的產品完成。
洗碗動線彷彿工廠的製造工程學,精確的動線設置使每個動作都高效且流暢。(攝影/王月秀)
德偕師父或精舍常住師父的做事哲學,大概就是這樣吧!顯現在洗碗的事件上,像一位師父那樣練就出來的明快動作,就有種效率彰顯的「動線學」吧!雖然我在家裡也常洗碗,但到了精舍就成了不一定會洗碗的新人,用潛意識下的習慣動作去洗,每要洗盤子背面就一個大翻轉,左右手互相接應後,才能穩準地作業。
一日,一向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補位的德柃師父,站在我旁邊準備接盤子。他看了我的動作馬上說:「這樣太慢了!來,我洗給妳看。」就這樣,我又像機器人似地換到了接盤子的位置。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將碗盤用蒸氣機高溫殺菌。(攝影/林宜龍)
只見師父先用右手搓洗盤子正面,然後左手執起盤子往外微翻,右手趁著盤子向上微翻時,伸到底下搓洗背面。三兩下,就可以把洗好的盤子遞交給接手的人,而遞交盤子的同時,右手又開始洗另一個盤子。
真是不同凡響啊!一個微不足道的三十度角微翻,比我從左邊一百八十度翻山越嶺而來的動作,要省下一半的時間。是故,盆子裡如山的盤子,在德柃師父的超級節省動作下,漸漸地被「鏟平」。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藉由掃除外在的塵垢,進而滌慮自心煩惱垢,正是修行用功的入處。(攝影/周怡吟)
誠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生活中,任何事物若自身不曾經歷,或是沒有智慧想到,就算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動作,所需花費的時間都可能失之毫釐,差以千里了。
以前常想,「掃地,掃心地」的學佛故事,到底是如何的狀況,以至能傳奇到每天光掃地,就可掃出個道理來?而今,我雖還不至於開悟徹道,但也多少明白,任何微小如芝麻綠豆大的思維與動作,都可能關係著一件事情的成效,只要能善加應用,何嘗不是種正向的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