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釋德懋|圖.游濬紘
只要善用時間,善盡自己的本分,隨時隨地都能做慈濟事。
「我可以住在這裡嗎?」一位四十幾歲的太太來到精舍,向德安師父詢問。
原來,不久前她的先生因肝癌住院,她為此發願:「若我的先生病好起來,我要到精舍當志工。」
德安師父問:「要當幾天的志工?」
太太回答:「二、三天!」
「妳的願怎麼這麼小,妳應該要發願隨時隨地都當志工。千里迢迢由臺北趕到花蓮當二、三天的志工,怎麼划算。」
其實,這位太太是抱著憤憤不平的心情來到靜思精舍。她辛苦地照顧先生,直到他的病情穩定,卻發現先生跑出去喝酒。那天,她一直等到三更半夜,越等越生氣,最終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先生甚至動手打她。受不了無情打擊的她,為此想來精舍住幾天。
在慈濟精神的薰陶下,了解到改變別人,要先改變自己。
「住幾天是可以,不過妳要先打電話回家,告訴先生妳在精舍住幾天。」德安師父勸道。
「我不打!」太太激動的表示。
「要先尊重先生,先生才會尊重妳啊!妳已做了九十九分,何必差一分呢?」德安師父猜想,這位太太雖然盡心照顧先生,但也許是態度、聲色不是很好,才會招致先生的打罵。
在師父的勸說下,她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打了通電話回家,她先生倒也歡喜地說:「妳安心住,要趕快回家。」
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這位太太在精舍住了三天,受到慈濟精神的薰陶後,改變了對先生的態度。而先生亦因她的改變,深入了解慈濟世界,現在已是一位培訓慈誠隊員了呢!
(1996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