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光

0觀看次
A- A+

分享.釋德傑|整理.編輯組

慈濟志工伸出援手,為困苦中的人們帶來希望與溫暖,助其度過艱難時刻。(攝影/陳玉萍)

看到新聞報導,許多國家因為天災人禍不斷,人民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生活充滿對無常的恐懼與糧食短缺等問題,我的內心總是不禁感嘆該怎麼辦?感覺到這就是佛陀所說的五濁惡世。

所以,我們能夠健康地參與慈濟,實在是非常的有福。如果有這樣的福緣,能有慈濟人在當地發揮一分力量,為他們提供些許幫助,讓他們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因緣,這些苦難人該怎麼辦?這令我心中充滿了不捨。但回過頭來看,我們也只能在當下的環境中,盡心盡力地發揮所能,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把力量帶給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

曹汶龍醫師的無私奉獻,為失智家庭帶來一道曙光。(攝影/蔡宜達)

雖然這個世間的濁氣彷彿越來越重,但我們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大愛台推出的戲劇《在光裏的人》,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尤其醫病之間那分深厚的情誼,還有人心的單純,在在感覺回歸到人人清淨的本性。

另一部與醫療相關的戲劇《你好,我是誰》也讓我深受感動。曹爸(曹汶龍醫師)的無私付出,讓人慶幸還好有他,因為他從專業角度以及自身經歷,展現了強大的說服力,為許多面臨失智困境的家庭帶來一道曙光。

原本許多家庭不知如何與失智長輩相處或照顧,因為這部戲,還有曹爸所建立的團隊,為社區中的失智家庭提供了照顧,讓許多家庭因此看到了希望。他們不僅明白該怎麼做,也能夠讓生活過得更有品質。

葉明憲醫師每週三在大埔醫療站的中醫門診為患者看診。(攝影/王翠雲)

《在光裏的人》這部戲,講述的是葉明憲醫師長期在大埔鄉為鄉民看診的故事,透過這部戲,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分堅持有多麼不容易。

據說從大埔鄉出發,即便只是為了看個感冒,光是來回車程就要4個小時。可想而知,慈濟在當地設立醫療站,對居民來說有多重要。大埔鄉的山路九彎十八拐,而葉明憲醫師每周三固定前往,如此堅持了20年,他的青春歲月就在山間來回奔波,在那裡發揮醫療良能,幫助當地許多求醫無門的鄉親。

葉明憲醫師用愛守護大埔醫療站的鄉民健康。(攝影/張堂偉)

觀看這部戲讓我深受感動,大醫王和白衣大士以愛和菩薩心關照當地鄉民。究竟誰是施者,誰是受者?其實,彼此都是。早期,葉明憲醫師曾認為自己是付出的一方,但他的父親提醒他,或許是鄉親在包容他。

經過思考,他發現真的是這樣。他剛開始看診時病患不多,因為沒有太多人敢找新手醫師看診。當他來到大埔鄉,卻有很多人讓他看病,他因此感受到鄉民對他的包容與支持。

在與鄉親的互動中,葉明憲醫師也改變了自己。過去,他的態度較為嚴肅,現在卻變得更加柔和。這部真人真事的大愛劇不僅感動了我,也在我心中重新點亮了一道光。

陽光普照帶來希望與生長的力量,唯有陰暗處無法感受其溫暖。(攝影/陳靜惠)

最近幾天陽光普照,只要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我們都能感受到那分希望。但是,能否照射到陽光,似乎並不是我們能隨意選擇的事。所以,我認為最好的光,並不是看得到的燈光或燭光,而是我們的心光。這心光來自我們清淨的本性,所以點燃心光,就是讓我們清淨的本性能夠塵盡光生,發揮它的良能。

上人說,人心如果沒有善的法,沒有善良的心態,心地就會乾枯;假如心中有愛,心地有了法水的滋潤,這顆善種子就會發芽,就會一片綠意盎然。相對的,如果心處在陰暗處,就像被無明煩惱所遮蔽,它可能就無法充分展現。所以點亮心光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功課。

那麼如何點亮心光呢?上人常常教導我們「學與覺」,其實這正是在學與覺之間的菩薩道。不論是在臺灣還是國際間,慈濟人一直在幫助許多苦難人,讓那些尚未接觸到法,以及被法滋潤的人,能夠知道道理,聽聞佛法,最終翻轉手心一起行菩薩道。

布施不只是富人的專利,許多村民懷著菩提心,存米撲滿,積極幫助他人。(攝影/Nay Thura)

在尼泊爾,有位名叫蘇米特拉的貧婆,她平時以乞討為生。在受到慈濟人的教導後,她知道了道理,開始發心存米撲滿。這讓慈濟人既歡喜又擔心,因為她連吃的米都是乞討而來,怎麼有辦法存這麼多呢?但蘇米特拉卻說,能幫助他人才是真正的開心。除了她以外,還有許多村民也願意存米撲滿,盡一點心力來幫助別人,開始行菩薩道。

另外一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甘滿季阿公。當初,他因為乞討而被提報給慈濟人,如今他不僅不再乞討,還主動響應米撲滿送給需要的家庭;他更穿上了慈濟背心與慈濟人一起做志工,現身說法,鼓勵大家一起行善。

新加坡、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團隊在印度菩提迦耶推廣慈濟竹筒歲月,村民踴躍將善款投入甘滿季(右)手中的竹筒撲滿。(攝影/黃玉花)

上人告訴我們,人有無限的可能,不要小看自己。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擁有多少力量,只要願意付出,啟發那一點心光,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

最近,我們除了慈濟小行星之外,又多了一顆證嚴上人的小行星,這兩顆小行星在天空中閃閃發亮。令我感動的是,這不是一個名相或一個小行星所代表的意義,而是多年來累積的那分心,凝聚了無數人的心力。

上人是這股力量的源頭,啟發人人的慧命。我們每個人的清淨本性,就是那道心光,在被啟發之後,能夠發揮自己的良能去照亮他人,實踐自度度他的精神,進一步達到自覺覺他的境界。

證嚴上人的小行星命名,象徵慈濟精神在星空中持續閃耀。(圖片來源/大愛電視)

這兩顆小行星其實蘊含的是深遠而廣闊的愛。中央大學的周景揚校長在頒獎時提到,上人的四大志業影響無遠弗屆,救濟了國際136個國家(地區)。我們希望上人的慈悲與智慧,以及那堅韌不拔的精神,能夠永遠普照大地。前中央大學蔣偉寧校長也表示,這次的小行星以上人的名義來命名,代表未來在星空中都有慈濟的精神,能夠持續閃耀在天上,激勵人心,讓大家更努力地傳遞愛與善的力量。

當然,我們每一位慈濟人都要能夠成為上人的代言人,讓那些照不到光的地方,因為有慈濟人的陪伴、關懷與幫助,而能夠迎來一道曙光。

只要心中有法,便能成為發光者,照亮與守護他人,庇佑所有眾生。(攝影/黃宗保)

上人告訴我們,慈濟人要用心聞法、說法和傳法。在這個時代,人心需要淨化,我們要真誠、虔誠地聞法,將好的法傳遞出去,讓更多人有因緣接受聞法後的心得,並身體力行,進而改變人心,實現真正的淨化人心,這就是上人幾十年來的心願。

只要我們行中有法,我們就能點亮自我的心光,學習上人照亮他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還能夠一生無量,讓善的力量、人心淨化更為普遍,片宇宙虛空都有慈濟的精神。

(整理自2024年10月18日志工早會分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