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 假中有真意

0觀看次
A- A+

文.陳金國(花蓮)

「枯山水」為日本僧侶用於冥想的輔助工具,靜止不變的元素,有助於心靈的沉澱與專注的效果。(攝影/魏淑貞)

靜思精舍上人會客室外的迴廊,是上人在百忙中,極為有限的散步空間。挨著迴廊邊的庭園儘管不大,卻「有山有水」。或問,不見山,何來山,不見水,水從何來?試想,若不識境中趣,又何來禪境?

一日,見到梁幹雄師兄正耙梳著庭園裡的細石。手中釘耙如同彩筆,在石頭邊和盆栽間,遊龍似地揮舞著;紋路條條分明,或深或淺,有作圓弧狀,也有一如的長線條,搭配得相當和諧細緻。一旁王譽潔師姊則負責修剪花木。

原來,這種庭園設計名為「枯山水」,緣於黃思賢師兄的建議,參仿日本的枯山水造景,在原有的空間,打造出不一樣的風景。

一句話,一分敬愛上人的心。梁幹雄與王譽潔這對同修開始上網學習「枯山水」。王譽潔表示,「枯山水」顧名思義是指「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所謂的「水」,通常由細砂石的線條來表現,「山」則使用大石頭呈現。

據說日本的僧侶造景「枯山水」,是作為冥想的輔助。他們選擇靜止不變的元素,有助於心靈的沉澱與專注的效果。

靜思精舍庭院樹木林立、綠意盎然,彷彿置身叢林,能讓人想靜下心來入座修行。(攝影/廖文聰)

又一日,未見拿著釘耙的梁幹雄,卻看到陳偉賢握著一支細竹竿,在細沙上畫呀畫的。他融合在此景裡,頗有「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韻味。

我笑問:「梁師兄是拿釘耙,您怎麼拿竹竿?」

他一如往常靦腆地笑說:「梁師兄是重畫的時候才會用到,我是在維護,要將掉落的枯葉,一葉葉地撿起來,避免壓垮線條。」

陳偉賢提到,因為風會吹,落葉會飄零,所以大概只能維持兩、三天的光景,就必須重新畫一遍,重畫時會使用釘耙先將細碎石打平,再用釘耙耙梳。談及用心處,他也是透過網路學習而來。每當梁師兄請假時,就由他與同修陳麗雯師姊代班,但不論是重畫或撿拾落葉,都需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因為慢工出細活,急不來,這正是上人所說的「用心就是專業」。

聽了解說,我直覺地感受到「枯山水」帶給人「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感覺。心能造「枯山水」,也能造「假天下」,全在於這一心。但其實,最美的風景,還是來自於梁師兄等四位志工,因為心美,所以造什麼都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