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陳友朋)
晨曦初透,金黃的陽光輕輕的吻醒了「靜思草原」。
晶瑩欲滴的露珠,墜在每片柔弱而堅韌的草尖上。它們,在夜裡給小草滋潤,太陽一出來,便謙虛的一顆顆消失了。
小草,是草原的「主角」。小草雖渺小,卻充滿生命的自信。每一棵小草,都昂首向天,立足於地。它們彼此之間,濃密而不擁擠。
它們,佔據了整個大殿前院的空間,卻神奇的創造了另外一片綠色地毯的空間。靜思草原,在蔚藍晴空下,更顯得天寬地闊。
靜思草原上,除了如茵綠草之外,小小的假山,也是別有洞天。細細觀察,則這幾尺的高度,就好比泰山的雄奇,崢嶸的石角,恰似黃山的靈秀。而渺小的虫蟻攀爬其上,就如樵夫縱走山林,真可謂「一花一世界」。
堅硬的石壁上,幾株小草迎風搖曳,是它遺世獨立,還是脫隊落單?最叫人驚嘆的是,小小的石縫中,居然還長出幾棵枝葉繁茂的松樹。它展翅遨翔的彷彿對小草說:「登高才能望遠,加油!加油!立定腳跟不放鬆!」
靜思草原是一個修行的好所在。黃昏或月下,經常會有人來此打坐,而每每草長長了,阿喜伯用剪草機來回把它推平,有時剪得好短好短,真令人擔心它們能不能活下去。但是經過幾天的休養生息,雨露陽光的滋潤,它又發芽長葉了。生生不息,其生命力的堅韌,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在草園四周,菩提樹下的大理石桌椅,可以三五好友促膝長談;也可以踞坐一方,獨處沉思。
而在精舍舉辦的營隊活動,總會利用這裡,設計幾站「大地遊戲」,讓大家盡情的跑跑跳跳,放鬆一下平日緊繃的身心。
在草原,可以靜思、可以談心、可以放鬆、可以聆聽大地無聲的說法。
平整鮮綠的草原,仰望莊嚴神聖的靜思精舍;猶如求法若渴的眾生,仰望莊嚴神聖的證嚴法師。
若不能成為棟樑大樹,又何妨做一株善盡本分的小草;若無法在屋前屋後廣闢草原,又何妨在心靈開闢一方綠地呢!
清晨的草原,曉風殘月,蟲聲唧唧;
黃昏的草原,晚霞斜照,歸鳥啁啾;
晚上的草原,月明星稀,蛙鳴陣陣。
不同的時節,不同的角度,草原總是展現它的萬種風情,無聲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