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靜惠
冬季涼冷的氣溫,讓茶葉變得較為肥厚,冬陽一照,整座茶園放眼望去,油亮油亮的。
農曆白露至立冬,正值茶園秋茶、冬茶採收季節。
時序已入冬季,白天陽光先生盡責的打燈、加溫,大地空調師則送來舒服的微風降溫;此季節早晚偏涼,茶葉也怕冷,得貯存足夠養分禦寒,而這涼冷的氣溫,讓茶葉變得較為肥厚,冬陽一照,整座茶園放眼望去,油亮油亮的。
11月28日清晨,位於三義的慈濟茶山,一群來自臺中區的志工,及多位當地的專業採茶職人聚集茶園,今日將進行手工採茶,所採摘的茶葉將製成冬烏龍茶。
志工採茶有如尋寶般專注地盯找,一發現標準的「一心二葉」立即採收,納入腰間圍裙內。
相較於機器採茶,手工採茶可保留較完整葉片,但手採需要經驗及人力。由於目前手工採茶缺工,往往因配合人力調度而多等個一、二天,使得茶葉過老、茶菁品質參差,這就要仰賴經驗老到的製茶師傅來克服。
今日這群可愛的高齡志工,都非專業採茶人,採茶有如尋寶般專注地盯找,一發現標準的「一心二葉」立即採收,納入腰間圍裙內;若發現嫩葉,也絕不放過一併採摘。
用心就是專業,雖然速度快不起來,但從清晨六點到近午,也完成了兩區茶葉的採摘工作。
一簇簇盛開的芒花,沐浴在冬陽裡隨風款擺,優雅輕安。
為秋冬添上浪漫詩意的,是芒草。
整片茶山,一簇簇盛開的芒花,沐浴在冬陽裡隨風款擺,甚是優雅輕安。而天生地養的芒草,刈除下來後,可是滋養土地的優質敷蓋植料。將芒草敷蓋在茶葉基部,既可保持土壤裡的水分,亦可預防雜草叢生,腐爛後即為涵養土壤的有機質。
一排排茶樹底部,鋪上刈除下來的芒草,彷彿為茶樹蓋上軟軟白白的棉被。
在離志工採摘區稍遠處,一片較低的山坡上,多位專業、職人級的採茶女,正輕快、俐落的捻摘茶葉。
這群來自苗栗的婦女,同時是當地一些茶園固定的採茶工。她們上工時眼明手快,ㄉㄧㄚ、ㄉㄧㄚ、ㄉㄧㄚ......快節奏的茶葉採摘聲此起彼落,偶爾交雜著以客家話聊天的話語,和諧的合奏著。而採茶女的斗笠上,包覆著圖案繽紛的花巾,為整座油綠的茶山,點綴些許鮮豔的顏色,真是賞心悅目的畫面!
採茶女的斗笠上,包覆著圖案繽紛的花巾,為整座油綠的茶山,點綴些許鮮豔的顏色。
採摘下來的茶葉,又稱茶菁,集中放在步道旁樹下;在運往製茶廠前要先秤重,也就是臺語所說的「磅茶」。磅好重量,一袋袋茶菁堆疊到貨車上,送往茶廠製成茶湯濃郁,帶有甜韻的冬烏龍。
秋冬是豐收,是萬物蟄伏、貯存能量的季節。一入冬季,就知一年又將盡,期待來年大地風調雨順,人心得以養精蓄「睿」,天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