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美蘭
「2023年慈濟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營」,靜思精舍師父與人文真善美志工、文史處同仁在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大合影。(攝影/劉志銘)
明知不可為,一旦懷著善念為之,總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穫。
深知只要早起,睡眠不足、身體勞累,自己的心臟總會鬧脾氣;然而出於情義相挺的思量,我毅然地允諾了一場自謂的「苦行」法會。
8月16日,收到慈濟文史處林如萍的訊息,邀約我協助承擔9月8日至11日的 「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隊輔。由於法親情深,再加上隊輔人手嚴重欠缺,於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文史處同仁林如萍師姊(右)的邀約下,徐美蘭毫不猶豫地承擔「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隊輔。(攝影/陳何嬌)
為了9月8日的隊輔訓練課程,我決定提前一天前往花蓮。一上車,便開始了與林如萍的訊息對話......
「我們早上開始給予學員的物資打包,下午應該會全部完成,但是我有座談會的連線,所以可能無法跟你們去用餐。」林如萍說:「這樣會比較安心用餐,不會受我影響。」
「可惜少了妳這大忙人!」我憐惜她的忙碌:「連吃頓飯也這麼難?」
她說:「十年一次的營隊耶!」
我回:「十年磨一劍!」
也因為這番對話,我不禁感到疑惑,自己在90年底進筆耕隊時還沒有人文真善美;92年仍在筆耕隊,當時也還沒有人文真善美,那麼人文真善美怎會是20年?
「早期,上人就是筆耕隊,偶爾兼攝影。」我一邊回,心裡暗暗盤思:「其實,人文真善美至少也有50多年以上了。」
「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營」座談主題「人才培育與法親關懷」深獲好評,得到學員高度的迴響。(攝影/黃裕雄)
傍晚4點半左右,抵達花蓮。一出驗票口,驚喜地看到林如萍在不遠處,朝著我們微笑迎接,這一刻真是感動不已。
當晚的物資打包工作,由於團隊作業超前,因此取消勤務。但林如萍仍忙於線上直播,因此安排我們寮房住宿後,便讓我們外出放鬆身心。
機緣安排下,我們與慈大人文室主任謝麗華相約共進晚餐......
「因緣際會來到臺灣,深受上人慈悲的感召,我努力把馬來西亞學生接引到花蓮就讀慈濟大學。過程中,其實我曾碰到很多困難,但我還是完成了......」口中吃著美味的蔬食料理,耳裡靜靜聆聽謝麗華侃侃談及她的心路歷程。
謝麗華深受上人慈悲的感召,隻身飄洋過海來到花蓮,為慈濟貢獻自己所能。(攝影/張清和)
側面得知,謝麗華是法律學博士,領受上人的召喚,她隻身飄洋過海來到花蓮,為慈濟貢獻自己所能。從她的心語、神態中,我感受到箇中的「俠女情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慈濟路上,凡深入其境者,不難逐步體會人生三種境界。
「福地每從心裡得,好山移入畫中看。」當晚近10點,在寧靜的氛圍下,我們準備進入夢鄉,但無法輕易入睡的我,深自咀嚼著這箇中「得與不得」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