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演繹心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0觀看次
A- A+

撰文/簡守信(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攝影/賴廷翰

簡守信院長(中)透過《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彷彿體驗到王國維《人間詞話》中三個境界的淬煉。

雖然之前曾參與過《無量義經》全臺40多場演繹的奔波,以及《水懺》在彰化體育館的複雜手語考驗,但這次的《無量義 法髓頌》,卻是最讓人有經歷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三個境界的淬煉。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聽到慈悅師姊的構思時,深刻的感受到那是她費盡心血、嘔心瀝血之作,能親自參與,恭逢其盛肯定會是生命中難得的一場饗宴。但要如何在全院服務量屢創新高,而護理、醫技人力又相對不足的狀況下,讓參與的近兩百位醫護、行政同仁了解,這樣的投入,對每個人,對醫院而言都是「情深意重」的必要,著實也讓我傷了不少腦筋。

簡守信院長(前者)參與演繹,感覺到台上台下的眼神互動,有著彼此都能了然於心的心靈共振。

可是當我告訴同仁們,每次我參與演繹,那台上台下的眼神互動,那不著一字,卻有著彼此都能了然於心的心靈共振,不也是我們在照顧病人時,應有的人文氛圍嗎?更何況透過大家彼此行進走位的關照,和某些拍點的互相提醒,不也是反應與加強我們在照顧病人時,該有的團隊合作嗎?再加上透過這次的演繹,我們對慈濟走過的足跡,對上人的悲心以及佛陀的教義,在反覆唱誦及肢體演繹下,自然會手到、口到、心到甚至於腳到,不也是最好的職業融入志業的最好方式嗎?

原來我的獨上高樓是過慮了,同仁們一下就跟我一起走入靈山法會。

地板上那複雜的線條和文字,彷彿無字天書,讓人有如墜入五里霧中。

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地板上那複雜的線條號碼和文字,就好比無字天書般,每每讓連動作都還不熟的我們,一下子墜入五里霧中。那一個個的小圓形位置圖,也好像是銀河繁星點點,只是每個人心中的軌道參數還是亂碼;於是變換隊形時,就總有一些人在5、4、3、2、1的倒數中滿頭大汗,甚或懷疑自己是怎麼考上醫學院的?還好慈悅師姊和企劃團隊知道這樣的罩門如何破解,在再三叮嚀以及個別加強指導下,那迷途的羔羊自然就愈來愈少。

雖然這次演繹的手語看似較之前單純,但力道的拿捏、拍點的掌握、腳步的疾緩,在在都需要與其他人同步。但在要求同步整齊之前,個人對手語也必須下一番功夫。我開玩笑的跟同仁說:「要知道有沒有練到位,可以請先生或老婆在你熟睡之後,在耳邊喊著『那一念』,看你有沒有立刻合掌就知道是否已經入心、入腦。」

簡守信院長(前排左二)認為,有些人即使動作還不到位,但是那分燃燒的熱情卻讓人動容。

這樣的苦練和團練,有時確實會看到一張張憔悴的臉和蹣跚的步伐,但那只是外表!有些人即使動作還有點不到位,但是那分燃燒的熱情卻讓人動容。台中慈院牙科陳萬宜主任就是這樣的典範;為了能順利上場演繹,他找時間請人文室同仁幫他惡補,而他的膝蓋本來就會積水,也請骨科醫師多次幫他抽膝蓋的積水。那分即使憔悴也不悔來時路的堅持,讓我們看到的不是傷兵,而是發四弘誓願的大將軍。

隨著演繹時間的逼近,在群組中看到有同仁半夜還在整理教學影片;許多同仁你來我往的討論某些細節;復健科的同仁關心著大家的小腿痠痛,po上如何緩解的示範動作;中醫部的醫師,馬上回應他演繹的身分證位置,可以找他針灸拿痠痛貼布;更有一直陪伴指導我們的老師,叮嚀再叮嚀什麼時候要開螢火蟲的燈,開什麼顏色的燈,記得先關燈再走位等等。

演繹前,人人把關鍵地標銘刻在心,努力將這四個月來的苦練汗水和《無量義》的編導心血融合。

演繹前一天的排練,我跟同仁分享,我們何其有幸能代表台中慈院的所有同仁,甚至也代表著許多沒辦法上場的師兄、師姊。透過整齊劃一的動作,透過聲震天的唱誦,我們要讓上人安心,讓上人用心血澆灌的慈濟志業用另外一種方式提醒大家,那是何等的不容易!

「為了慈濟,我們拚了!」這是那晚迴盪在彼此心中的承諾。

第三個境界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正式演繹前,大家還是把自己的關鍵地標銘刻在心,隨著每一個節拍、每一個提醒,努力把這四個月來的苦練汗水和《無量義》的編導心血融合。

簡守信院長(前)透過這場刻骨銘心的演繹,將法髓自然深入骨髓,舉手投足間,讓醫療品質更上層樓。

「勤行頌」謝幕時,我們看到了整個體育館的滿滿觀眾,他們的掌聲,他們的眼神,讓我們的鞠躬感恩含著淚水。驀然回首,發現在燈火闌珊處的他們,不就是我們一直尋尋覓覓的「那人」嗎?他們的了解,他們的認同,他們的加入,讓世界有了改變的可能。

驀然回首,發現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也可能是「自己」。透過這樣刻骨銘心的演繹,法髓自然深入骨髓,舉手投足之間,也就讓醫療加上慈濟的CPU,醫療品質自然更上層樓。

感恩這次的因緣,讓我們離「會說故事的醫院,會說法的醫院」更近了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