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老師

0觀看次
A- A+

圖文/陳清香

在慈濟眾多的志工功能中,我最熟悉的是承擔紀錄的「人文真善美」。所有的志工時間,幾乎都用在這個功能,很難再有閒暇到其他功能學習。

幾天前,看到組長媽媽貼出輪值靜思堂「生活組」志工的訊息,我一看是周末,又剛好有空檔,於是趕快報名。但,老實說,我有信心「駕馭」文字,卻沒把握可以把打掃做到位。

這一天,一早看到組長媽媽出現,開心地問:「我以為您今天要上班,不會來呢。」

「逢5、15、25日我們輪值,我都固定排休。」

還沒開始「上工」,組長媽媽先把我帶到她的包包旁,問說:「喜歡『肉桂捲』,還是『蘋果派』?等等打掃完,妳一定會餓。」

一陣寒暄後,我告訴她:「您今天是我的『老師』喔,要把我教會怎麼做好生活組。」我拿著打掃工具,拎著水桶,跟在組長媽媽背後,開始第一個任務──掃廁所。走進廁所,分配好工作,大家分頭開始。

組長媽媽(左)將最簡單的掃地、拖地讓我們做。

她把最簡單的掃地、拖地讓我們做,自己拿著刷子及清潔劑,刷起便器。我才拖完一大間男廁地板,已汗流浹背;抬起頭,看見年長我二十多歲的組長媽媽,臉不紅、氣不喘地刷過一個又一個便器。

近二小時,終於掃完三個樓層,總共六大間男女廁。組長媽媽要我們先回齋堂喝水,卻不見她回來休息,原來她趁這短暫時間去倒垃圾、整理回收物。

半天的生活組體驗,我的「老師」沒有太多話,看著她彎腰,很專注、扎實刷便器的背影,卻帶給我很大的學習。「生活組就像是家裡常做的刷刷洗洗,廁所刷得乾淨,讓人用得歡喜,就可以和人結好緣,何樂而不為。」組長媽媽曾說過的這些話,在我腦海中浮現。

對我們這些上班族,她要我們平日安住在工作,不要擔心勤務沒人做。一到假日,她看見我們出來付出,不論結果做得如何,總不忘在其他法親面前給我們最大的讚歎與鼓勵。

帶頭承擔、勤勞、溫暖,以及滿滿的鼓勵,是我在組長媽媽身上看見的幹部特質,感恩她帶來的「身行」教導。

組長媽媽(右) 帶頭承擔、勤勞,經常自動補位,是我在組長媽媽身上看見的幹部特質。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