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簡毓嫺(新竹)
整理舊信件時,發現幾封國際郵件,讓我跌進回憶的漩渦;那是二十七年前,與一位榮民老爺爺結緣的故事......
在沒有網路的年代,手寫信一來一返,我與榮民之家的蕭爺爺成了忘年之交的筆友。(圖片來源/簡毓嫺提供)
那一年剛滿二十歲,趁學校放假,第一次回到靜思精舍參加海外慈青靜思營。營隊結束後,我們幾位南非慈青跟著師姑、師伯到臺南參訪,行程包含慈濟常去關懷的榮民之家。
進到榮家,慈青們使出渾身解數,唱歌、比手語,對老人家們親切噓寒問暖,想讓他們心情愉悅。
我幫一位坐輪椅,行動不便的蕭爺爺一邊按摩,一邊聊天。爺爺看起來很開心,不停的稱讚我,而我也很歡喜,因為我從未見過在我出生前就已離世的爺爺,所以我將眼前這位爺爺,當成自己的爺爺來互動。
「妳長得好像菩薩!」爺爺說。
菩薩,應該長什麼樣呢?我不懂為何爺爺這麼覺得,但這句話好有力量!對於參加慈青才一年多,剛開始學習付出的二十歲女孩來說,那是一種極為肯定的讚美;尤其正處於在意別人評價的年紀,這句讚美瞬間深植心田。我時常回味這句話,也因為這句話,讓我更願意付出及投入慈青活動。
假期結束,返回僑居地繼續課業,我不忘當時與爺爺的約定──寫信給他。在沒有網路的年代,手寫信一來一返,我們成了忘年之交的筆友。
爺爺的第一封回信寫著:「很高興收到妳的來信,沒想到妳真的守信用,捎信來告知我妳的近況......」
第二封回信,爺爺開頭就改口叫我孫女:「我可愛的孫女您好,爺爺時刻在想念您。人在臺灣,心在大陸家鄉;收到孫女的來信,我的心情非常高興。您對爺爺的安慰,我知道了,爺爺希望您前途光明、學習進步......」
第三封回信,爺爺提到慈濟:「我對於慈濟的善行,真的是出自內心的佩服。他們每個月到榮家來看我們,幫我們修指甲、搥背、做團康,讓我們在平靜的生活中,多一點樂趣。說實在,我看到妳的來信,眼眶都紅了,多希望現在有一群孫子圍繞在我身邊。所以,我非常希望妳能把我看成妳的爺爺,我也希望有人關心、有人愛,有空可以來看看我這個老人......」
讀到這裡,心有點酸。感受到老人的孤單,我更不能斷了與他的聯繫。
後來,我忘了又再寫了幾封信給爺爺,但我一直都沒有接到回信。
隔年年初,我完成學業回臺定居工作,仍持續寫信給爺爺,後來終於盼到一封來自臺南榮家的信。打開一讀,卻是令人感傷的消息:「您寄給蕭伯伯的信已經收到,首先恭喜您順利完成學業,亦找到穩定工作,但現在要告訴您的是,蕭伯伯於xx年xx月xx日因二度中風,不幸病故......」署名是榮家的事務員。
~~~
二十多年後,我早已忘記爺爺的長相,但我永遠記得他說:「妳長得好像菩薩!」
菩薩,該是長什麼樣呢?當年的我不知道答案,但步入中年的我,好像開始懂了。我在大愛新聞的畫面上,看見好多菩薩的臉。
一百零四歲高齡的蔡寬師姊,她佈滿皺紋的臉上,充滿精神奕奕的笑容,猶如菩薩般,讓人心裡湧出歡喜之心。(攝影/陳淑貞)
我看到土耳其發放現場,周如意師姊輕柔擁抱受災鄉親,低目垂眉的慈悲面容,啊!那是菩薩的臉!慈心悲憫的能量,透過螢幕傳遞出來,很難不為之動容!
我看到蔡寬師姊,她佈滿皺紋的臉上,卻精神奕奕滿臉笑容;一百零四歲高齡的她,會到靜思堂做「諮詢」,坐在那兒讓人看,見到她的人無不歡喜。啊!她也長得像菩薩啊!我們見到菩薩,心裡不都也會湧出歡喜之心嗎?
我懂了,當年爺爺為什麼會覺得我像菩薩。
當一個人不帶目的地付出無所求,純真誠懇的與人互動,利益他人讓對方感受到愉悅,救拔對方脫離痛苦感受,那當下散發出的氣場與光芒,就如菩薩般的慈悲與祥和。
感恩蕭爺爺,他是我生命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去體悟「人人都可以當菩薩」的道理。我會帶著爺爺的祝福走下去,期勉自己繼續「當菩薩」,發揮良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