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利君
慮慧師姊收集各類瓶罐,並以其種植各種水培植物。(攝影/李彩霞)
許多環保志工在發願做環保後,都會開始撿瓶子做回收。幾年前接觸慈濟,我見一位慮慧師姊,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撿瓶子和紙盒,就連易開罐的拉環,在她眼裡也是無價之寶。
她的家中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瓶罐,並在裡面養了各種水培植物;好養的、不好養的,都被她照顧得生機勃勃。當時,我內心想著,慈濟人都是這樣嗎?
另外一位小花師姊,她的生活簡樸,每天戴著破破的安全帽,騎著她破破的電動車,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忙碌的工作。當她在路上看到寶特瓶,便開始了她的「撿寶三部曲」,停車——彎腰——撿寶,然後放回常年掛在她車尾上的專用袋子裡,真可謂走到哪,撿到哪。
我們環保小組裡最不怕髒、不怕累的模範師姊,非她們兩位莫屬。有一次清理污泥,我在一旁不禁捂住鼻子,但慮慧師姊卻面不改色的直接捧起;而小花師姊則能將好幾個半人高的環保物資,綁滿在電動車上,並載著一大車回收穿越半個城市。
雖然我長得「心寬體胖」,但內心卻有一股書生子氣,既窮酸還拉不下面子。直到有一天,小花師姊從我家帶走了資源回收,她騎著電動車搖搖晃晃地往前行,而我跟在後面,嶄新的電動車上只帶了一點回收。
小花師姊載著滿車的環保資源穿梭在大街小巷。(攝影/王利君)
路過十字路口等紅燈之際,她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寶特瓶,由於她的電動車上已綁滿了回收,既沒有辦法停車,也無法進行她的「撿寶三部曲」。於是,她騎著車慢慢挪過去,佝僂著腰,一手扶著車,小心翼翼地彎下腰,另一隻手伸長搆著瓶子,慢慢地將瓶子划到身邊。那一刻,我被她這舉動驚呆了,作為一名「三合一」,我趕緊拿起手機拍照卻來不及,但剛才那一幕,卻永遠留在我的腦海裡。
從那天之後,我時常會想起小花師姊撿寶的那一刹那,也是自那天起,我開始出門都會帶著塑膠袋,只要看到地上有瓶子,便隨手撿起。起初,會在意陌生人的眼光而不好意思撿,不過練習多了,也不再在意他人眼色,從瓶子到翻煙盒,我也開啟了自己的「撿寶三部曲」,眼睛四處張望——低頭彎腰——撿起來。
帶著孩子到黃河灘遊玩兼尋寶做環保。(攝影/王利君)
撿著撿著才發現,原來這一斤的寶特瓶只能換回1.3元人民幣,而一斤的紙盒則能換0.5元;若僅靠回收環保物資來「掙錢」,實在是太難了。
我突然體會到,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慈濟捐建的學校,或許有一部分的磚頭,就是環保菩薩撿寶撿來的。同時,我也體會到自己平時買買扔扔是多麼的鋪張浪費;原來,慈濟的環保不只是環保,而是惜福、再造福。
短短幾個月,我練就了好眼力,一眼就能看到車底下、花壇深處的寶貝,許是煙盒,也可能是寶特瓶,都逃不過我的火眼金睛。
一句佛號一步路,撿寶,讓我更能腳踏實地的實踐「福從做中得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