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簡毓嫺 (新竹)
前些時候,拙作《一堂簡老師的3C課》很榮幸的被刊載在《慈濟月刊》上。能藉由文字與眾人結緣,內心感到很歡喜。
《一堂簡老師的3C課》很榮幸的被刊載在《慈濟月刊》上;能藉由文字與眾人結緣,內心感到很歡喜。(圖片來源/慈濟月刊)
就在月刊出刊半個月後,我接到一封寄至新竹靜思堂,收件人寫著我名字的信。遙遠的鄉鎮、陌生的地址,讓我好奇的打開google地圖查看,網頁上赫然寫著「法務部矯正署XX監獄」幾個大字。
展信,一位年齡與我相仿的「同學」,在讀了我的文章後,特地寫信回饋給我。
信中的他自述:「我在《慈濟月刊》上讀到您的文章。確實如您所言,每個人都被時間的巨輪推著走;雖想平安喜樂度過每一天,但又有心魔與諸多事考驗著我的智慧。」
「不瞞您說,我因販毒被判刑二十三年,可以說整個青春黃金歲月,都毀於自己手中......」
讀到這裡,心中百感交集!一個年紀與我差不多的中壯年,在人生最精華的青春歲月時期,竟是看著鐵窗外的一方藍天度日。一步走錯,後悔莫及啊!
我繼續讀下去:「很遺憾沒有早一點接觸慈濟月刊,監獄是一個大染缸,不像社會一樣能選擇。」
「生命中很多事,懂,便得救;不懂,就只能輪迴!」
我感受到這位「同學」字字句句表達出的真誠與遺憾;這是他用十幾年的代價,省悟出的道理。
同學體悟生命的遺憾,就是不能重來,如靜思語所說的把握當下,用心去活、用心去感受,「從心 重新」出發。(攝影/翁華伶)
信中也敘說著他目前的困擾:「讀月刊時,心中充滿法喜。如上人所言,還沒覺悟前,仍會受到煩惱、執著干擾,各種無明亂象都在我們心裡;只要這一關突破,把煩惱雜念破除,心就會寧靜下來。
但我的心就是無法靜下;有時下定決心,想做的事又做不好。
醫師勸我為了身體健康不要吸菸,每次都很有信心的下定決心,但還是會被心魔帶著走,無法完全根除惡習。希望師姊的教學魂,能帶領我往前推進。」
面對這位「同學」誠懇的求教,我雖沒有戒菸經驗,但我有上人的法語可以與他分享。
我立刻提筆回信給他:「感恩您的來信,也感恩您讀了我的文章給予回饋,您的字字句句都很真誠!
上人常提及,每個人的一天,都有八萬六千四百秒,每一秒鐘,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您的一秒鐘、我的一秒鐘、他的一秒鐘,所被賦予的價值意義都不同。
一秒鐘,可以很無用;一秒鐘,也可以發心立願成為永恆。證嚴上人得到他的師父一句話,短短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拳拳服膺,一路走來始終維持著初衷。這六個字說出來,不需要幾秒鐘,更是在頃刻間就能聽入耳。
慈濟志工為受刑人舉辦「慈濟人文靜思語讀書會」,同學在慈濟人鼓勵下,對自己重拾信心,也提筆分享內心轉折。(攝影/陳群誠)
把握住一句好話,那一秒鐘,就價值連城。相反的,如果聽了一句壞話,起而行動做了錯事,那一秒鐘,是會讓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然而,每一個人都有善良的種子存在,您也有;而且,您也開始灌溉它了!
有因緣看《慈濟月刊》,是很好的開始。慈濟人各式各樣,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只要進入慈濟世界,大家共同努力遵行的是上人所教的:『說好話、做好事、走好路、想好意』。
身處不自在的環境,對心靈來說肯定是折磨與考驗。二十三年的時間不短,您或許常常會有了無希望的感覺,但上人常教導我們『心不隨境轉』;在不自由的環境,一樣可以訓練心的自在。
您提到一直無法順利戒菸,想必內心也常處於天人交戰中,在懊悔自責中度過,這時候的心,應該是不自在的吧?
習慣的養成是日積月累,要重新養成一個習慣,根據科學實驗的證明,需要持續二十一天維持新習慣,才能取代舊有的習慣。
開頭總是難的,但您有心想戒菸,這就是一個善念。
上人常教導我們「心不隨境轉」;在不自由的環境,一樣可以訓練心的自在。(攝影/柏傳琦)
還記得我剛剛提到的一秒鐘嗎?一秒鐘的善念想戒菸,試著把這善念拉長到十秒呢?如果一整天都沒有吸菸,那不就是將這善念延長了八萬六千四百秒?想想,多麼值得為自己鼓勵讚歎一下呀!
上人說:『戒菸,是一個人意志力的呈現,一個堂堂六尺之軀的人的意志力,難道抵擋不了三寸菸?』您可以每天為自己記錄一下,看看有沒有一再破自己『不吸菸』的紀錄呢?
您在信中提及:『生命中很多事,懂,便得救;不懂,就只能輪迴。』這句話說得真好,相信您也開始洞察了解了一些道理。信末您還提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幫助別人,我相信您只要每天灌溉心中的善念,它一定會發芽、茁壯;有一天,您也能成為庇蔭別人的人、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虔誠祝福您。」
一氣呵成的完成回信,我重讀一次來信,也再回顧一遍我對他的回饋,感動縈繞在胸前。
感恩這位「同學」,有心得立即給予回饋的行動力,也感恩文字帶來的力量是如此不可預測。我們永遠不會曉得,某年某月某日,自己說了哪一句話、打了哪一段文字,會對他人起了什麼樣的漣漪?
社會需要真善美,人間需要大愛感染傳播力,一起用正能量產生善的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