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三文魚!

0觀看次
A- A+

撰文/徐翠苓(花蓮)
繪圖/曹雲淇

認識三文魚嗎?

其實牠就是鮭魚(英語salmon),有些地方音譯為「三文魚」。

三文魚有溯河洄游的習性。生命週期之初,牠會在河流上游的淡水環境下孵化成幼魚;成年後遷徙到海水中生活。到了繁殖期牠又會逆流,回到內陸的淡水出生地進行產卵。

因為牠獨特的洄游習性,所以三文魚對沿途的水域和陸地生態系統都十分重要,是自然界的基石物種之一。

慈濟國際青年培育計畫代表曾奐珣,在2022年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度假勝地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中,聽到來自美國北加州的原住民Winnemem Wintu部落族長卡林,分享「三文魚」的故事。

「三文魚在繁殖季的時候,牠會翻轉河裡的碎石,把卵產在碎石間。這個動作會讓河裡的沉澱物流向大海,也會促進河水的流通,讓其他生物共同擁有健康的生存環境。」

「當三文魚在沙斯塔山(美國加州的一座休火山,在當地原住民的信仰中,沙斯塔山擁有崇高的地位。)完成繁殖後,牠的下一代往海裡洄游時,便會把火山裡的礦物質與養分,一起帶到大海滋養海洋生物。當牠從大海往回游的時候,又會把海裡的養分帶回山上,滋養陸地生物,包括人類。」

對大自然與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三文魚,目前正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

原因在哪呢?

人類。

「因為人類為了確保自己有水可用,建造了水壩。水壩阻斷了三文魚洄游的路,也阻止了三文魚與自然生態共存的方式。」卡林語重心長地說。

對於三文魚的瀕臨絕種,Winnemem Wintu部落的人們說:「三文魚的遭遇,也是人類的遭遇;不只是Winnemem Wintu族群裡的人,而是所有的人。」

「當三文魚無法在河流裡健康生存的時候,河水也會停滯;因為河裡的養分流通被破壞,生態環境也就不再健康了。」卡林呼喚著。

由於人類的貪婪、短視,導致Winnemem Wintu部落的原住民成為受氣候災害威脅的第一族群。穿著部落傳統服飾的卡林強調:「原住民與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的先祖一直守護著三文魚,這是我們族人守護大自然生態的智慧,我們始終相信,三文魚是河流的保護者。」

在氣候變遷的驅使下,今年全球五大洲陸續傳出了災情,包括今年夏天歐洲熱浪不斷,高溫頻頻破紀錄;非洲奈及利亞發生嚴重水患,延伸出糧荒、飢餓的問題;澳洲東岸、亞洲的巴基斯坦,因為豪雨侵襲,一淹就是好幾個月......

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成倍增加。

我們來得及救地球嗎?

紐約曼哈頓聯合廣場(Union Square)的「氣候時鐘」,顯示著倒數距離地球平均溫度升溫攝氏一點五度的時間,六年又二百二十八天(2022年12月6日止)。

人類再不改變,就真的來不及了。

就從現在開始吧!

就從自己做起吧!

為了人類和我們的星球,讓我們一起救救三文魚!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