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慈濟基金會、新加坡慈濟
學校簡單原始的學習環境,孩子克難地在地上學寫字。
「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國家,叫做『南蘇丹』。」洪媽媽耐心的、詳細的講故事給即將要上小學的兒子聽:「他們打了六年的仗,又淹三年大水,很多人都吃不飽,好可憐......」
兒子叫做洪岑道,今年六歲。
「很多小朋友都沒辦法上學,只要台幣一百塊,就可以幫助他們讀書。」媽媽繼續說:「你願意幫助他們嗎?」
「願意!」洪岑道大聲說:「我要幫一百個!」
奶奶孫淑妙聽寶貝孫子要捐助一百個南蘇丹的小朋友,樂得哈哈笑說:「發大心喔!錢不夠,我『貸款』給他。」
「小孩子沒有數字概念,開口閉口就是『一百』,『一百』分」、『一百』塊。」孫淑妙說:「這次說的『一百』個,一定要幫他完成。」
小岑道把四個存錢筒統統拿出來,和媽媽數了半天,還真不夠「一百個一百元」。他跑去敲爸爸的房門,確診隔離的爸爸知道兒子要捐善款,當然樂意贊助。
消息傳到阿麗(陳淑麗)師姑耳裡,立刻表示也隨喜一萬元。
媽媽為兒子拍了照片,還錄了一段影片。童言童語,真是可愛。最後他還搖著竹筒呼籲說:「我要拿出我的存錢筒,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大家一起來幫幫忙吧!」
奶奶傳了這段影片給朋友,一位奶奶也為疼愛的孫子植福,捐了十萬塊。
孩子吃完饭来打水洗碗。
大家一起來幫幫忙吧
七月二十三日,在慈濟東區會所所舉辦的「小新芽的天空」,現場來了約六百人。活動到最後,我分享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用PPT講南蘇丹的故事,希望為國際賑災募款。
到結尾,播放了洪岑道的幾秒鐘的影片。他的呼籲------大家一起來幫幫忙吧!惹得現場來賓又哭又笑。
「三塊錢美金,不到台幣一百元,區區小錢,百分之九十的家長付不起。」我說:「他們連吃飯都成問題,當然,更付不出學費。」
我再強調:「一百塊,可以幫助南蘇丹一個小朋友上學,翻轉他們的生命。洪岑道小朋友做得到,相信你我也都做得到......」
我的資料來自執辦全球合作發展室的褚於嘉的簡報,還有志工寧蓉的文字紀錄。南蘇丹的苦難讓我分享時,曾幾度哽咽。
結束後,一群人到十樓的滴水坊用簡單的午餐,活動主辦人陳乃裕提了一袋「禮物」,說要給我。我接過來,沉甸甸的,都是錢。有紙幣,當然更多的是硬幣。
「三個愛心箱的善款。」陳乃裕說:「應該有五、六萬塊。」
用過餐後,我為那一袋善款發愁,怎麼數啊?靈機一動,有了!
「文師姊,這些錢麻煩您處理。」我跟文素珍師姊說。
「沒問題!」文素珍接過去,叫了一聲:「喔!好重啊!」
下午,文素珍打電話來:「一共十二萬七千多元!」
比陳乃裕估計的多出一倍。萬分感謝!感謝可愛的洪岑道,感謝當天有福、有愛的台灣人。
瑪麗蓮修女(右)的組織認識北加州的慈濟志工很多年,志工在防疫物資上提供協助,也擴及他們的相關組織,所以彼此間的聯繫是很密切,藉此牽起援助學校的因緣。
南蘇丹在哪裡
南蘇丹在非洲中部,十一年前(2011)獨立,期間打了六年內戰。總統和反對黨領袖去見教宗時,教宗跪下來,親吻兩位的腳,懇求他們維持和平,終止內戰。
內戰停止後,又遭逢三年大水,接著是新冠肺炎。國內九成人口在貧窮線下,八成五是文盲。很多人吃不飽。
天主教援建了一所聖柏姬達女子學校,所有經費靠國際慈善組織。學費三元美金,百分之九十的家長付不出來。甚至很多困苦的家庭,把孩子送來讀書,是為了有一口飯吃。
去年,因經費短絀、物資缺乏,學校被迫關閉,送走學生。
長期關懷的美國的愛蓮娜修女向慈濟北加州分會求援,慈濟本會獲悉後,立即馳援。於是學校重新開學,學生也陸續回來。
聖柏姬達女子學校在南蘇丹南邊,和肯亞、烏干達交界。她們買菜和去銀行,必須出國到肯亞,寄信要到烏干達,因為當地沒有郵政系統。
上人有悲心大願,要翻轉非洲,而翻轉命運必須靠教育。
區區三塊錢美金,不到台幣一百元,可以資助一個非洲孩子讀書,翻轉她的生命,甚至翻轉他的國家。
南蘇丹距離台灣約一萬公里,在那遙遠的地方,六歲的台灣孩子可以發大心,也希望大家一起來,人人造福,會讓台灣更有福。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