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要走!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翎慧(彰化)
攝影/柯廷諭、張翎慧

今年(2022)暑假,張翎慧師姊前往彰化家扶中心擔任國語文老師,教導孩童們作文。

「老師,為什麼只有教我們到今天?」
「老師,還會再來嗎?」
「老師,不要走......」
在社工陪同下,走出教室,站在門外用力揮手,和這群天真卻又世故的孩子道再見。

「老師您好,我是社工大熊,可以請老師幫忙介紹國語文教學的老師嗎?如果可以教作文更好喔!」2022年夏天,暑假即將開始前,便接到家扶中心社工詢問,希望能為他們物色國語文科目的老師。

「好啊!我來幫忙問問,但義務性質的可能要看時間,不是每個老師都有空喔!」

過了一個多星期,社工再次來電,表明因為經費問題,確定沒有講師費,不知道有沒有老師有意願?

「我是漢學應用研究所畢業的,教國語文我應該可以!加上免費師資一時之間也不好找,如果不嫌棄,我來可好?」

「真的嗎?老師,您人真好!我先替孩子們謝謝老師。但我們是無給職,還是要跟老師再次確認喔!」

就這樣,與家扶中心孩子們結下了善緣。一到六年級混齡,總共二十四個孩子,我們僅僅相處了不到三天的時間。

閩南語繪本《金薰吹》故事分享完,每位孩子都能提出自己不同觀點並與他人進行討論,讓張翎慧師姊感到很是欣慰。

其中有兩堂課是閩南語時間,幸好我有中級閩南語證書,在機構還可以名正言順地派上用場。

臨時和孩子們分享了一則閩南語繪本《金薰吹》(金菸斗)。故事大綱是一對老農夫婦,辛勤的耕種了一輩子,本來不愁吃穿也能安享天年。

就在某日,老農夫從田裡撿到一支純金打造的菸斗;老農夫婦為了與純金菸斗相匹配,原先樸實的生活開始變了調,終致走向散盡家產的窘境......

說實在的,這個故事真的沒有很吸引人,但是,從孩子們專注的聆聽以及熱烈回應中,讓我再次肯定,孩子都愛「聽故事」。

「咦?大家聽完之後,都沒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知道!我知道!那個『金薰吹』是不好的,會帶給人家厄運......」

「這麼說好像合理,但是厄運是自己造成的,還是『金薰吹』帶來的?」

「農夫自己造成的!」幾乎一半的孩子,異口同聲回答。

「很好!有沒有人有其他不一樣的想法?有誰可以像柯南一樣,找到問題?」

一個總是默默無語的五年級小女生,她開口了:「『金薰吹』本來就不是農夫的,他沒有把撿到的東西交給警察......」

聽到這個我期待已久的答案,內心欣喜萬分:「這個發現太棒了!有機會我要跟作者反應,他的作品可以再修正一下。」

小女孩的眼神瞬間透露出自信,那是學習成就的反射,也是我一直想在孩子們身上打造的地基。

張翎慧師姊秉持著上人《靜思語》開示:「用媽媽的心愛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教導自己的孩子 。」來教導及陪伴特殊境遇的孩子。

從教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拼拼湊湊也走過將近二十個年頭。雖然我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也不是本科系畢業,更提不上什麼專業,但我始終相信,也秉持證嚴上人《靜思語》開示:「用媽媽的心愛別人的孩子;用菩薩的智慧教導自己的孩子 。」尤其面對特殊境遇的孩子,我更加能夠體會上人對教育功能的期盼。

過去幾年,也曾在矯正學校為孩子們進行輔導;在我眼中的他們,真的就是一群「聰明不一樣」的孩子。和家扶中心孩子一樣,矯正學校裡的學生,一半以上來自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很多孩子在幼年即被迫學會照顧自己。

印象很深刻的是,曾在矯正學校,輔導一名十三歲因為當車手而來的小女生。和她晤談中,她毫不隱藏的用她世故又不在乎的態度說:「師姑,黑的做久了,誰會想要做白的?」

「黑的做久了,誰會想要做白的?」簡短的十幾個字,就像生了根的魔咒,多年來始終烙在我腦海裡。我一直在想,她們從小到大所承受的難,到底有多深刻?她才十三歲呀!

回頭再看看這幾個擁簇在教室門前,要我留下來不要走的孩子。我思索著,駐足在他們心田上的天真,究竟還能停留多久?而我們,又能再為他們做些什麼?

世界何其大,人何其渺小!多希望給他們的真愛種子,可以永遠埋在他們的心中,無論何時,只要種子還在,相信終會有發芽的一天!

我虔誠祝福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