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南傳 靜相法師訪談記(五)

0觀看次
A- A+

撰文 / 陳美羿;攝影/陳亦珍

※紅塵好修行,誠懇做慈濟

在靜思堂人文館,當北傳遇見南傳,台灣女居士遇見泰國比丘,知見迥然不同,程度更是天壤之別。但是談起慈濟,就有了共同的話題了。

「慈濟是寬廣的。」法師雙手拉開,比了一個手勢:「能夠把利益人群的志業做得這麼大,真是了不起。」

「泰國呢?」我問。

「泰國是深的,一個點下去,不夠寬,但是很深。」

「甚麼叫做深?」

「把煩惱滅到近乎零。」法師說。

呵!對經常煩惱叢生的我來說,想像不出這是怎樣的境界。

第二天見面,我跟法師說:「您可以把煩惱滅到零;可是昨天輕輕幾句話,就讓我起煩惱啦,我一個晚上都在想『寬』跟『深』的問題呢!」

法師笑了起來。我說:「您說泰國深而不廣;換言之,慈濟就是廣而不深,對不對?」經常少一根筋,迷糊的我,有時也會多一根筋,想太多。

「學佛應該行菩薩道,這在泰國是沒有的,應該要學的。」法師沒有回答我深淺的問題。

我另起爐灶,問泰國佛教認識印順導師嗎?知道「人間佛教」嗎?答案是絕大多數人「不認識」、「不知道」。法師也是來台灣才認識的。

「『人間佛教』在台灣已經變成顯學了呀!」我實在很驚訝,因為真的差太多。

「泰國法師經常是『閉眼睛』,只顧自己。北傳講成佛;南傳的目標是阿羅漢。不一樣。」法師說。

我說:「以前曾經見過一個年輕的男眾法師告訴上人,他在山上蓋一個小茅蓬,要修苦行。上人說,石頭啊、樹啊、風啊,都不會跟你有意見,不算苦行。真正的苦行是走入紅塵,在人群中修行。」

靜相法師非常同意,他說善地阿索也是有這個觀念。「泰國寺廟接受供養,又不善用善款,只存在銀行『生鏽』,應該像慈濟一樣,為眾生做事才是。」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