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雪儒(慈原/花蓮)
攝影/古亭河
上人總是要弟子們「多用心」,因為心才是最強大的魔法。
「你知道我本來不想載人的,前面三個人向我揮手,我都沒停,但我看你是朝北走,我才停下來。」在大清早的上海巿區,搭上出租車後司機對我說道。
上海是個人口十分密集的城巿,面積不到台灣的五分之一,人口數卻超越台灣總人口數,其稠密的程度可想而知。
疫情之前,整個上海巿合格的出租車有五萬輛左右,而光一個大台北地區就有三萬輛,相較之下窘況可見一斑。
因此早上七、八點的時間,趕著上班、上學的人潮,佔據了所有的大眾交通系統。出租車的需求量也達到高峰,尤其在飄雨的早晨,幾乎看不到豎著「空車」牌子的出租車。
想在路邊隨機揮手招到一部出租車,根本是天方夜譚,起碼2005年剛到上海時是不可能的,好幾次剛有人下車,一群人就蜂擁而上爭搶。
那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後趕去虹橋機場,眼看著再不搭上車就要遲了,腦海裡突然閃過不久前才出版的《秘密》,不如此刻就用心念來創造「奇蹟」吧。
《秘密》一書中提到,歷史上如柏拉圖、莎士比亞、牛頓、雨果、貝多芬、林肯、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偉大人士,都知道如何用「心」的力量來實踐「吸引力法則」。
帶著這樣的念頭朝著前方一輛駛來的出租車揮手,車子神奇的停靠了過來。
這是對「心」的初認識。
◎心之所向
2011年那年準備受證,隨著上海團隊一起回台參加海外四合一營隊,那年正好是水懺演繹,我們恭逢其盛,滿滿的感動與震撼。
一路搭火車回到花蓮,雖然因為山路搖晃有點暈車,但是從水泥叢林走進大山大水的花蓮,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
第一次參訪靜思精舍,被精舍有如桃花源般的氛圍吸引了,抬頭仰望天空有一種靜謐的舒適感,環顧四周也是青山綠樹,深吸一口氣,清爽舒暢直達心脾,是PM2.5充斥的大都巿不可能實現的。
「能來到花蓮住一定很棒,真希望有那麼一天。」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七年後,因為孩子就學的因緣來到花蓮。
◎心有靈犀
《華嚴經》上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的物境,均由吾人的心念所感得。
那年在上海推動靜思語教學,好不容易推進校園,但剛好本會正在檢討社區推動的成效。上海資深志工們,也開始檢討多年來江西助學接引的志工人數及成效,推動了二年的靜思語教學,也成了大家討論的目標之一。
「推了多長時間了,接引了多少志工?」
「如果沒有接引到老師,家長走進慈濟的也不多,我們是不是要停掉?」
辛辛苦苦推動的靜思語教學,卻要在學校老師張開雙手歡迎時喊停?
「我們在孩子心裡撒下一顆種子,也是在接引菩薩啊......」做了一番掙扎,但力量微薄。
因為大家看法不一,所以想要親自請示上人:「靜思語教學還要繼續嗎?」那次華東家人共有八十幾位回到精舍,大家坐在會議室裡等候。
「要怎麼問比較妥當?勇敢一點,一定要問。」我用強大的心念反覆的想著。
等了一段時間,德旻師父走了進來,原本安排好的議程,因上人忙著醫院評鑑的事,所以座談必須延後一天。
「大家多留一天,明天吧。」德旻師父柔性勸說。
「沒帶換洗衣物。」有人說道。
「還沒大掃除......」女眾的煩惱。
年關將近,大家都要趕回去準備過年了,大家低聲交談,紛紛露出為難的神情,再加上回程的車票本就一票難求,換票也是另一個問題。
「看來是沒有機會舉手發問了。」我心裡暗自落寞,既然因緣如此只能接受。
中午用餐時間,華東弟子分次入座,和我同桌的剛好就是我協力組的組員,當時接手靜思語教學的總召,她在席間突然對我說:「昨天我夢見上人,他說靜思語教學要繼續做。」
如雷灌耳的一句話,我睜大雙眼看著她,露出壓抑不住的歡喜。
「上人聽到了!」我脫口而出,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什麼意思?」她問道。
「我一直想問上人這個問題。」大家穩穩端坐,我心情顯得激動。
坐在對面的志工伸出手指放在嘴上,示意我保持安靜。「抱歉!」點著頭舉起手,嘴裡小聲的說道。
「可以安心的回家過年了。」我像充飽了電的電池,帶著這樣的心情回到居住地上海,走進校園再接再厲。
上人總是要弟子們「多用心」,原來包含了這個意思,心是最強大的魔法,一點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