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雪儒(慈原/花蓮)
攝影/張文黛
「慈原,我拿地瓜給妳,我買了好多。」文黛打電話來,要和我分享農作物。
「好哦,那我分一點玉米給妳好嗎?義賣買的。」原本還在為分送不完的玉米發愁。
「糯米的嗎?我要三根就好。」文黛家裡剛好三個人,客氣的只要了三根。
「幫忙我吃,多拿一點,拜託了。」我語帶哀求,心想幸好她沒買到這項義賣產品。
「給我五根吧!」文黛多要了二根,她人真好。
晚上九點半,二個人站在家門口交換著「戰利品」。
「賣地瓜的阿伯要籌錢治病,一袋一百元,我共買了十袋。取貨時都搬不上車,還用拖的把袋子給拖破了好幾個洞。」文黛邊說邊重現當時取貨的辛苦模樣,並翻給我看破了幾個洞的超大「嘎芷袋」。
「我的玉米也是,孩子不愛吃,我一個人也吃不完。」
「我想下回我們乾脆直接捐錢好了。」
「但是,賣的人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啊。」二人討論到這裡,突然停住了。
這也是難為之處,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買了一大堆,吃不完怕浪費;付了錢不拿,又怕傷了人家的心,只好到處分享。
看著車上還有好幾袋地瓜,每袋都是胖胖的十大根,看得出賣家真的很有誠意。此時,文黛又拜託我再拿一點,我說:「真的不用了,我明天回台北,這一袋想帶回去給媽媽,因為她愛吃,而我最多只能吃一個。」
「那拜託,另一袋就當作是我孝敬妳母親的。」說完又拿起一袋要給我,我背過身去打算要逃:「千萬不要了!」兩個人不禁哈哈大笑。
看來獻愛心,除了要有「大肚量」外,更要有一群好朋友一同分享;做好事幫助人也不容易,要多結好緣,才能分享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