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撰文/梁玉燕(加拿大)
我讀小學低年級的階段,應是大鞍故居的全盛時期。
六戶人家,男丁興旺,父親和伯叔們致力農務,母親和姆嬸勤於家計,各有所忙。
堂兄姊們也是跟進跟出,好奇地學這、學那--養雞、餵鴨、汲水、搗衣、挑擔、鋸木、劈柴、生火、炊煮、爬樹、烘焙龍眼、扮家家酒、揹弟妹、灌蟋蟀、撈蝌蚪、採野果、讀書識字......
懵懂度過春夏和秋冬,農村生活磨礪同儕和我,學農事、懂觀察、善思考,逐漸堆磊智慧養料,豐厚多元生命的經驗。
最懷念三合院腳下那口圓井,是梅鏡堂宗親的生命甘泉。不只供應梁家三十幾口人使用,連中崙一帶的近鄰都受惠。親友們也喜歡甘冽清甜的口感,來訪時順帶容器裝回飲用。原來在他們的口中,我們家的井水是「泡茶聖品」。
有一年乾旱,井水幾乎見底,不像往常那麼方便任人汲取。所以家家戶戶必須派員輪流守候等水,從白晝到深夜。有時還得跨足移步走下井底,一杓一杓將井水舀進鉛桶裡,再提著它小心翼翼一階一階往上攀爬,如履薄冰......
這是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水是大生命」。那從地湧冒而出的點點滴滴,都是得來不易的日常珍品。
還記得每當豪雨過後,屋簷下的大木桶蓄滿待澄澈的雨水之外,古井旁那平常乾涸的淺溝也活絡了起來!婦女們捨棄原有的洗衣池,換到水流充沛的清渠埋頭濯洗衣被。
我們這些小蘿蔔頭更趁機相邀嬉遊、涉水、抓青蛙、撈蝌蚪,那快樂景象熱鬧極啦。最糗的是大夥兒常玩到忘時,天黑才返家門,然後挨一頓罵也甘願。
「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憶童年時......」每聽到這首歌,總會遙想大鞍輝煌的過去,和那段還沒有裝自來水的無憂時光。
歎人事更迭,滄海成桑田。但在我心裡,這座桃花源是永不凋零的心靈秘境,至今仍散發著繽紛與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