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春桃(彰化)
攝影:釋德棠、曾漢儀、鄭素月
三月初,我們在張慧蘭師姊的邀約下,一起回花蓮精舍,汲取陳美羿老師的寫作經驗。
「歷史要有故事,故事要忠於歷史」,「要有感情才有歷史價值」;「歷史要清楚,感情要豐富」。
見解精闢、文筆精湛的美羿老師,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思維。尤其她全程陪伴,還為了迎接我們,不小心絆到繩子,跌傷了手,濃郁的法親之情及傳承的使命感,讓我們深深動容與感恩。
要回去之前,我們做精舍最後的巡禮。一行人前往落羽松步道的途中,經環保站時,突然竄出一隻可愛的小公雞,色彩斑斕,體態輕盈地踏著正步,迎面而來。
「牠是吉祥小公雞!」認出牠的同伴一臉驚喜。
「怎麼比照片中小呢?」有人覺得「本尊」,跟想像中大有落差。
但吉祥似乎不理我們的呢喃,獨自昂首闊步地「一二、一二」往屋後走,最後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咦,好多雀鳥喔!」往左一看,棚架下有成千上百的雀鳥在草地上啄食。原來是德定師父把碾米廠送來的不良品,發揮效用,眾鳥群集,蔚為奇觀。陪同的梁安順師兄,急忙拿出手機捕捉畫面。
「我們走過去,鳥兒應該不會飛走吧!」曾漢儀師兄心想茹素之人,無傷害之心,牠們應該不怕才對。
「不,牠們一定會飛走。」黃呈燎老師語氣肯定。
「那我們就試看看吧!」
結果大家一靠近,「啪啦!啪啦!」眾鳥齊散,一隻隻站在樹上,吱吱喳喳望著我們。
其實鳥兒遇人即飛走是正常的現象。人類為了口欲,殘殺動物,彼此之間有了防衛心,更何況是弱小的動物呢?但如果我們愛護牠、親近牠,結果是否就會不一樣呢?
吉祥小公雞視我們如過客,只是在我們面前炫一下獨門特技,就頭也不回地往牠熟悉的屋裡去,那是德定師父為牠營造的家,溫暖又安全。
德定師父每天都會餵牠一把米,為了怕牠被蛇咬,把牠安置在鐵籠上。鐵籠架著竹竿,牠可享受飛躍之樂;籠裡又有鏡子,牠可以搔首弄姿,和假想同伴咕咕對唱。生病時,德定師父灌草本飲醫治牠,呵護如子般。
上人曾對弟子慈示,「要打從內心去愛護一切生靈。視眾生如子,將內心佛性提起,如父母疼愛孩子,不搶吃孩子的肉。」也告訴我們在末法時代,很需要人人發揮出完整的愛,愛護眾生,這樣才有辦法消除災難。
如果人人都能發揮完整的愛,雖然無法讓雀鳥看到我們不飛,但至少動物不會恐懼,也能安心和人類共處。(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