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葛素萍(彰化)
攝影:陳靜惠
今晚,在群組裡讀到一篇文章〈水杯回家了〉,心裡覺得暖暖的,也想起了我常莞爾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你知道這裡是哪裡嗎?慈濟耶。」
在兒童班承擔的是課務組的工作,只是,在活動日當天,踏進教室的那一刻,常常會聽到天外飛來一句:「妳今天負責寫文稿喔。」
「那個......我是課務組,今天要帶分站耶。」知道大家都期待著兒童班能夠「被看見」,我總是又默默地嚥下這句話。
還好我們號稱「噗嚨共」的信心班團隊,也習慣了接這顆變化球,她們每個人都「身懷絕技」能「身兼數職」並「自動補位」。
互愛教室有親子手作,親職講座和各班的分站活動,都是十點開始,各班動線分別是......
因為課務組會議時都討論過,兒童班共修時又再完整布達,所以對於活動流程,我還算能掌握。
心裡仔細規劃了一下:「親職講座和分站活動都是十點開始,分站有三個班要跑,親職講座的教室又比較遠,肯定是無法兼顧了。」
我從背包裡拿出了錄音筆,走到環保站的小佛堂,看準了一個離喇叭最近的角落,安置好了我的錄音筆;確定電力、按下錄音。
活動緊鑼密鼓的展開,專注的、熱鬧的、發言踴躍的,為不影響活動的進行和中斷孩子的情緒,我在一旁以觀察的方式記錄下來,並確認發言孩子的名牌。
一些孩子的純真與善良,像是一個發光體,在巧妙的時間吸引你正好駐足在前,觸動你的心扉,有時候僅僅一句話、一個舉手投足,也會成為整篇文章的亮點。
趁空檔再到小佛堂了解講師談吐的風采,才知道怎麼形容。再次確認錄音筆狀況,避免開天窗。
活動圓滿結束,和夥伴一起整理好合心講堂,就得趕緊回家顧好家人的五臟廟。
午後,準備寫文稿之際,發現錄音筆被我遺落在環保站的小佛堂,趕緊聯絡後,知道因為下午有活動,所以還有人待在那兒。
我請正在就讀兒童班的兒子和我一起去,兒子問:「還在嗎?不會被偷了吧。」
走進小佛堂,看到錄音筆的秒數還在勤奮跑著,我拿了起來,按下停止鍵,開心對兒子說:「你知道這裡是哪裡嗎?慈濟耶!」
記得還有一次,帶著孩子參加經藏演繹的表演活動,在會場外,一位熱情的師姊送我一箱葡萄,婉拒不了,又不好意思帶進場,這箱葡萄只能放在摩托車的腳踏板上。活動結束時,兒子說:「哇!葡萄還在耶。」
我自信滿滿地說:「你知道這裡是哪裡嗎?」
我和兒子異口同聲:「慈濟耶!」
(筆耕團隊2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