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緊張

0觀看次
A- A+

文字:林淑懷;攝影:林金英

會成為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是來報恩,就是來討債的;甚至有緣結為夫妻,為什麼不能常相廝守?最難過的是,「無常」這兩個字難防,它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變卦,沒有人知道。

難得精舍師父行腳中區主持社區歲末祝福,志工們抓緊時間,即便不到一個小時,也要與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法水。

蔡師姊與先生因相愛而結婚,並沒有得到長輩們的祝福,最後以離婚收場;為了爭取孩子,她從做早餐店開始,辛苦勞力存取一筆錢後,向前夫購買孩子的監護權。1991年認識慈濟後進而投入,從《靜思語》中︰「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付出是一種福報」打開心結。已經受證慈濟委員又是慈濟榮譽董事的蔡玉春,愛慈濟、愛上人的心不變,還發願繼續捐款,每年新增一朵蓮花(榮董)。

小榛每天要陪伴照顧重症的先生,心情難免不捨先生與慈濟的因緣淺薄,未能受證為慈濟人,心裡想,應該請他做一點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才不枉此生來人間。於是鼓勵先生:「用你的名字捐榮董......」有幸先生聽進去了,他是生長有福報的家庭,布施金錢對他來說算是最容易做到的好事。先生答應種下福德種子後,兩人相約來世一起行菩薩道。

「如果我的人生沒有慈濟這條路,真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小小個子的林桂香,站在眾人的面前,拿起麥克風重述先生往生幾度走不出悲傷的經過。1991年開始,生活中多了慈濟以後,林桂香全心投入付出,才慢慢釋懷,更懂得善解人意,順利走過先生往生、弟弟往生、兒子被毆打的傷痛。從關懷訪視個案等各種付出、吸取上人靜思晨語與開示,她的心放寬了。

上人說法,目的要讓每一位弟子懂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往前進求取真正的佛果,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化城裡。人生的價值,不也是能開闊胸襟,利用生命良能,發揮自己能做的、能關懷到的、與好緣連結,才是真正走在「菩薩道」上嗎?

聽完志工分享後,德倪師父稱讚:「相信在座都有受益,上人若聽到也會覺得很安慰;走入慈濟見苦,再感受自己的苦,然後不斷地利己利人。」德倪師父鼓勵大家,人生難得,要有自己的目標,個人利益置後,利他為首;人人都在自我盤點生命,當生命盤點完之後,還要回歸校正。

德倪師父說,自性已定要校正不容易,年紀越來越大,在時間緊迫中要如何去賦予自己生命的價值?師父期許大家,一顆善種子,如果沒有改變、沒有回歸校正,下輩子還是一樣,善種子不會萌芽,如同手機裡面的記憶體很寶貴,但也要不斷地更新;煩惱及貪瞋癡慢疑,若不更新,再將不好的習性帶到下輩子,依然是守在原點。

德倪師父又說:「自己跟大家一樣,年紀越來越大,但越老越緊張。」自己已經賦予自己的生命目標,雖然有在執行、在努力,卻也常常會看到自己的問題點。他鼓勵大家,要賦予自己什麼樣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選擇,不只要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還要賦予自己生命的角色,才是來一趟人間的價值。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