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國際慈濟人醫會全球資訊網
「洋」醫師到台灣
「花蓮--有多少人口?」「這麼少的人,為什麼會有機場?」「我看到有農田,可是沒看到牛,你們用什麼耕種?」「台灣人吃的肉從哪裡來?」「台灣的山好高喔!都有開墾嗎?」「嗯!台灣,看不到街頭流浪兒童……」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從一個「採訪者」幾乎變成一個「受訪者」。這個對台灣充滿好奇的「問題人物」,就是來自巴拉圭的慈濟人醫會成員--牙科醫師胡安梅沙(Juan Meza)先生。
「台灣人走路快,講話也快。」顯然胡安非常不習慣台灣人的「快節奏」。他經常指著和他相熟的王美蘋和李錦秀師姊說:「她們總是急著講話,好像在吵架。 Tranquila!Tranquila!」Tranquila的意思就是「安靜」、「慢慢來」、「不要急」。
從南半球飛到北半球;從一個內陸國家,到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從開春的巴拉圭,到入秋的台灣;熟練的西班牙語,到了這裡,完全失靈,身邊盡是黃皮膚的東方人,耳邊盡是聽不懂的華語。身邊的一切,似乎完全「顛覆」了。
但是他在陌生中仍有一份親切感和歸屬感,因為他和大家一樣,穿著相同的衣服:白色的長褲、藍色的上衣,繫著印有蓮花標誌的腰帶。
每一個人,都對他報以和善的微笑和熱情的招待。一盤又一盤的食物、一杯又一杯的咖啡,讓這位「洋」師兄心頭暖呼呼的。
三代牙醫,投入慈濟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胡安,父親是牙醫,有足夠的能力給七個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有些是律師、獸醫、商人;胡安和妹妹辛蒂亞(Cintia)則繼承父親衣缽,成為牙醫,並且合作開設牙醫診所。
在貧富懸殊的巴拉圭,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富人;百分之八十的窮人,幾乎沒有中產階級。很幸運的,胡安的家庭應該屬於富有的階級,他的五個子女中,大兒子和大女兒也都就讀亞松森大學的醫學院。
「我會認識慈濟,就是兒子馬奴耶(Manuel)跟我介紹的。他和王美蘋的女兒是醫學院的同學。」胡安說。
王美蘋是慈濟在巴拉圭的負責人。2001年八月,慈濟在亞松森騎士公園(Parque Caballero)舉行大型義診,王美蘋的女兒董佼靈跟馬奴耶提起,邀約他的牙醫爸爸來共襄盛舉。
「我對兒子非常有信心,所以一口就答應了。」胡安想起當年毫不猶豫的一腳踏進來,還頗為自豪。
那次義診有來自美國、阿根廷、巴拉圭東方市的醫護人員八十多位參加,動員志工兩百多人,三天內,看診兩千六百多人。
王美蘋說:「我們為小朋友施打預防針;市政府還派診療車來協助,在車上為婦女做抹片檢查。」
胡安第一次參加義診,拔了很多牙齒;看到很多「很窮」的人。他說:「當他們向我道謝的時候,我的心裡真是無比的快樂。」
義診結束,胡安和太太瑪爾塔(Marta)受邀到王美蘋家作客,拿到西班牙文的慈濟簡介,他讀完之後,覺得「不夠」,又再上網去找慈濟的相關訊息。
「我自己問自己,藉著慈濟,我就可以幫助我的同胞了!」胡安說:「慈濟提供機會、提供藥品;我只是提供我的時間和技術而已。」
接下來,慈濟在聖羅倫斯(San Lorenzo)學校舉辦義診,胡安還帶了妹妹辛蒂亞,以及就讀牙醫系的女兒茉莉(Molly)一起參加。
看見大無畏的愛
「胡安醫師全家投入慈濟,我們兩個月一次的義診,三年來,他們從沒缺席過。」王美蘋說:「現在他是人醫會的召集人。」
除了義診,舉凡慈濟的食物發放、文具發放、居家關懷、老人院關懷、痲瘋院關懷……胡安也常全家出動,穿起慈濟背心當志工。
「配眼鏡給窮人、送輪椅給殘障的人,這是我想都想不到的事,但是慈濟人做到了,真是令人感動。」胡安說。
體會「只有我們一家做是不夠的」,因此胡安積極邀約他的親戚和朋友一起來。2004年月,在亞松森舉辦一場志工培訓,出席的五十九個學員,全部是巴拉圭當地人。
胡安擔任學員長和講師,他講述慈濟的緣起、宗旨、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教導「龍口含珠、鳳頭飲水」的食儀;教唱慈濟歌曲和手語;講述慈濟世界感人的故事。
王美蘋讚嘆他說:「他是一個醫師,但是為了教志工,他很用心的學習唱歌和手語,還牢記許多慈濟的故事。」
當然,許多的故事,是來自他親身的經歷。
2004年七月,南美洲的隆冬。胡安帶著太太和孩子,跟著慈濟人到痲瘋院去關懷,從阿根廷來的李錦秀也同行。
大家把帶去的麵條、白米、麵包卸下來後,就一一的去拜訪痲瘋病人。看到李錦秀去擁抱病人;還解下自己的圍巾,送給一位冷得發抖的病人,胡安被深深的震撼了。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痲瘋是很可怕的傳染病,因此我看到痲瘋病人都敬而遠之。」胡安說:「我不知道慈濟的上人是怎麼教導弟子,讓他們這麼大無畏的去付出愛。」
一次又一次的感動,胡安也一步一步的深入。
驚聞超市大火
八月一日早上,胡安和慈濟志工到垃圾山發放食物和日用品。
「我看到一個十二歲的印地安女孩,居然已經生了一個孩子。她沒有東西吃,也沒有足夠的衣服穿。」胡安感嘆不已。
約十一點,發放完畢,一夥人快快樂樂的踏上歸途。「很奇怪的是,一路上,我們一直聽到消防車呼嘯而過,不到發生了什麼事?」
回到家,打開電視,才知道發生超市大火。所有的時間、所有的電視畫面,都是大火的消息。
瑪爾塔和董佼靈聯絡,知道她們已經到大火現場去了。看到濃煙密布,胡安叮嚀一定要戴口罩,發送糖果和水給消防人員。又打電話給九一一,表明自己是醫師,能做些什麼嗎?
九一一的值班人員告訴他:「太好了!醫護人員不足,請你到急救中心的醫院去,協助受傷的人。」
胡安又打了幾個電話,給他的醫師朋友,要他們一起出來當志工;一邊穿起白袍,拿著聽診器等醫護用品,趕到指定的醫院去。
醫院也是亂成一團,燒傷的人一直送進來;還有著急找尋親人的民眾,哭聲喊、叫聲不絕於耳。
許多人主動來當志工,有工人、司機、家庭主婦、醫學院的學生。抬擔架、推病床,大家都搶著做事。胡安看到許多嚴重燒傷的人,頭、臉、身上,都燒得焦黑,不斷的哀嚎,令人怵目驚心。
志工在他們身上貼上濕的紗布,以減輕痛苦;醫師則視情況施打鎮定劑、止痛針,或是給予氧氣。
那一天,胡安忙到半夜兩點才回家;也把極端的痛苦和焦慮帶回去。
「我的國家雖然窮困,但是很平安;沒有颱風、地震、土石流,冬天也不會凍死人。以前若發生火災,也很快就被撲滅,不會造成大的傷亡。」他難過的說:「這次超市餐廳裡有三場小朋友的生日宴會,所以有超過一百五十個小孩罹難。」
在電信局服務的瑪爾塔請了假,和姊姊阿西拉﹙Acela﹚一直跟著慈濟志工,到醫院訪視登記、發放慰問金、撫慰家屬。每天晚上參加開會,執行規劃,由於她們精通西班牙語文,給了慈濟志工很大的幫助。
胡安也積極邀約朋友投入,其中一位心理醫師,在「心靈創傷治療」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慈濟開了另一扇門
罹難者中,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是胡安的病人,也是好朋友。當天她到超市購物,結果命喪火海中。
婦人的遺體被燒得焦黑,根本無法辨認。她的子女在哀傷中,還存著一線希望,所以一再「否認」眼前的焦屍是親愛的媽媽。焦屍的手指上有一枚戒指,跟婦人習慣戴的戒指同樣大小、也同樣地方,但是子女們還是「否認」,直說是「巧合」。
胡安回去診所,將婦人的病歷中的X光片調出來,再跟焦屍的牙齒比對。比對結果是「完全吻合」,婦人的子女才把「媽媽」領回,進行安葬。
「火災發生時,有一位路人開車經過,衝進去救了兩個人出來;第三次進去後,就沒有再出來了。」胡安感佩的說:「他英勇的犧牲了。」
胡安說:火場中,也有奇蹟發生,一個十二歲的兒童,拉著一個九歲的孩子,躲進冰櫃中,大火被撲滅時,兩人平安無事,只是被凍得全身發抖。
「有的家庭父母兄弟姊妹都喪生了,只剩下一個孤兒。」胡安擔心的說:「他怎麼面對以後的生活呢?」
在這一場大火中,罹難人數高達四百五十人,震驚全世界;巴拉圭為此全國降半旗三天,以示哀悼。
胡安氣憤又難過的說:「這樣的災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貪心的超市老闆,為了怕顧客沒有結帳就離開,把逃生門封鎖,才會燒死這麼多人。」
全家參與慈濟的發放、慰問工作,胡安很感性的說:「超市老闆把門關起來,造成舉世震驚的浩劫;慈濟卻開了另一扇門,幫助了許多巴拉圭的人民。」
慈濟持續有效的救災,贏得巴拉圭各界的讚揚。王美蘋和胡安也將帶回來的,「總統府」、「國會」、「救難中心」以及「醫院」頒發的四張感謝狀,恭呈給上人。
巴拉圭的美麗與哀愁
「不希望人們對巴拉圭的印象只是『超市大火』。」胡安苦笑的說。
巴拉圭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也把天主教傳進來。白人和當地的印地安瓜拉尼族原住民既不相斥,但也不相融。
一八七零年,和鄰國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持續六年的三國戰爭結束,巴拉圭人口損失一半。一八七二年簽訂合約,領土又喪失一半。
「一九三零年又為了爭奪石油,和玻利維亞打了三年仗。」胡安在紙上畫地圖,一個內陸的大國經過幾次戰爭,被鄰國瓜分,現在只剩四十萬平方公里,大約台灣的十一倍大;人口六百萬,約台灣的四分之一。
胡安說:「以前巴拉圭是軍政府,警察和軍人權力很大,他們很兇,大家看到都怕。」他站起來,表演軍警罵人、推人的惡狠狠的樣子。
現在是民主共和國,總統由人民直選。一九九八年巴拉圭發生金融危機,瓜拉尼幣值劇貶,物價上揚,人民生活日益艱難。
「巴拉圭國民所得大約一千美金,百分之十七的失業率,貧富差距很大。百分之十的人佔據一百萬人的土地。」胡安說:「我們來台灣之前,有三、四千人走上街頭示威遊行,要求『給我們一塊地』。」
因為貧窮,許多小孩被迫在街頭擦皮鞋、賣糖果、賣草藥,或在紅綠燈路口,搶著擦汽車車窗玻璃,賺取小費。兒童的吸毒問題,也非常嚴重。胡安說:他們通常是吸食廉價的強力膠,這樣可以忘記飢餓和寒冷。
巴拉圭有六年的國民義務教育,但是許多學校找不到老師,因為付不出薪水,老師不願意來;學生到學校,也可能被學校放棄。
「我們國家也有很美好的一面。」胡安介紹說:「巴拉圭有兩條大河流:巴拉圭河和巴拉納河,它們和其他支流的水都很乾淨,可以游泳,水裡面有魚。」
地下水很豐富,二十公尺下就有甘美的水。平坦廣袤的土地上,生產大豆、小麥、棉花,還有無數的牛羊。
「巴拉圭人很親切熱情,我們很喜歡『慢慢的』。中午習慣午睡,不急著去做事。」胡安作勢靠在李錦秀的肩上,閉起眼睛,大聲打呼。
帶最珍貴的禮物回國
2003年世界活成本調查,亞松森是全世界物價最低的城市。但是三分之一的巴拉圭人口處於「極度貧窮」,每日所得不到一美元,因此有許多人無所事事,在街上遊蕩、乞討。
「台灣看不到閒人,每一個人都有工作,每個孩子能讀書,真是幸福。」胡安說。
從小,胡安就在教堂學習要如何愛人;而慈濟,卻給了他實踐愛人的機會。他說:「巴拉圭也有許多慈善組織或基金會,剛開始的時候,轟轟烈烈的,不多久,就消聲匿跡了。」
來台參加人醫會年會,除非有翻譯,否則他一句也聽不懂。但是週遭許多無言的說法,讓他深受感動。他表示:上人用三十八年的時間,打造了現在的慈濟世界;希望巴拉圭也能在三十八年後,有另一個新的風貌。
「我要從自己做起,改變自己、改變家庭,再影響朋友、影響鄰居,最後一定能影響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
他希望在巴拉圭先做兩樣志業,那就是醫療和教育。回去以後,要帶動更多朋友參加人醫會,為窮苦的病人服務;另外成立更多學校,或贊助窮人的小孩讀書,因為唯有受教育,才能改變生活、改變命運。
「人會製造電腦、製造飛機,卻忘了要互愛互助。」胡安說:「人類的希望,在慈濟世界找到了。」
「我要帶最珍貴的禮物回到我的國家,那就是上人的精神。我會用我們的語言,把這份禮物分享給大家。」
2004/10/16完稿
(日前錦秀和良岱從阿根廷打電話給我,使我想起這篇從未曝光的文稿)
後記:胡安醫師在2015年病逝於台灣花蓮,如願成為器官捐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