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新品】《戒定慧——靜思語的智慧》序一 此時無聲勝有聲

0觀看次
A- A+

寫在前面:
2021年11月,靜思人文出版處出版了年度超級實用好書,《戒定慧——靜思語的智慧》來聽聽看,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老師跟我們說說這本書。

圖:靜思人文出版處
文:洪靜原

 

手語,顧名思義,是一種使用手勢表達意思的語言。對一般大眾而言,手語不算通用;但在聽障的朋友社群,則是常見的溝通方式。

靜思語是證嚴上人應時、應世、應心,所開示的法語,對象為二眾弟子、訪客或社會大眾,要皆不離「內修清淨心,外行菩薩道」。

這二種看似不相干的語彙,怎麼會同時出現這本書裡?細說從頭,在慈濟最初的因緣,末學都參與到了。

1989年我在報社工作,4月9日接到採訪上人的任務。在報社的檔案室翻箱倒櫃搜尋,企圖找到相關的報導,作為訪談議題的參考。

弔詭的是偌大的資料庫,竟然只找到一篇300 字的報導——上人要在東部花蓮蓋醫院。

既然找不到資料,就帶著空白的心與空白的錄音帶,隨興而來。當時對慈濟或佛法一無所知,能向上人提問的問題也很淺,但是所見所聞,卻在內心裝著滿滿的感動。

因為感動,所以默許:「將來有需要,我一定來幫慈濟。」

沒想到離開精舍前,上人對我說:「要常回來。」隨口應承「好」,因緣自轉回,印證了「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願力。

5月8日,與當時推動媒體採訪慈濟的高信疆先生,在吉林路臺北分會見面,他問我:「想為慈濟做一本上人語錄,妳要加入嗎?」感動一直都在,能化為行動,當然是義不容辭。我開始栽入搜尋的大海,從慈濟月刊、道侶、錄音帶,乃至委員的筆記本、慈濟茶會;仿《論語》逐條分類、歸檔。

9 月17 日,慈濟護專創校開學典禮,有二萬多人參與,當時的結緣品,即是《靜思語》紀念版。

上人創辦慈濟護專,除專業課程外,也思索如何為教育注入人文品格與社會關懷。於是成立了懿德母姊會(後改為慈誠懿德會)、慈濟人文室,推動生活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服務教育,並開設相關課程。

作為第一屆人文室主任,對於上人的期許,雖無他山之石可借鏡,但仍盡心籌劃,全校同仁亦熱忱參與。除慈濟人文、花道、茶道、書畫、音樂等課程外;上人考量學生畢業後,從事的是專業護理工作,照顧的是病人,而病人來自社會各層面,若碰到瘖啞人士,要如何溝通?於是學校大膽的安排了正式的「手語」課。當時的師資即透過靜映師姊,敦請到臺北啟聰學校的陳美琍老師來任教。陳老師每週一次往返,靜映師姊總是相伴隨行,當然也成了課堂最佳的學生。

其實在慈濟所關懷的個案裡面,瘖啞人士更多,所以上人期許慈濟人也能學習手語,在溝通時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而志工在許多場合也需要簡單的表演,於是將慈濟歌與手語結合,無聲的說法,更能攝受人心,展現莊嚴之美。

1992 年靜思手語隊成立,靜映師姊自然而然成為第一個種子教師。接引了許多人間菩薩加入,不只詮釋慈濟歌,更進化到全球經藏演繹。多少人因為手語而接觸慈濟,多少人因為經藏演繹而學習手語,因緣真是不可思議。

上人讚歎社區的手語共修「和齊就是美」,也讚歎靜映師姊「不擅口語表達,但是對手語,很用心學習,有心就不困難」。這麼多年來,靜映師姊所帶領的手語團隊,除孜孜不倦的培養各地的種子教師外,也努力編纂教材,希望讓大家透過手語學習,能在佛法修行與菩薩道上有所精進。

這次手語團隊選定《靜思語》第三集進行編寫,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要將上人的法語,一字一句做有系統的解說,並配上影音連結,讓說法、傳法更為多元化,這分志向令人讚歎。

1989 年《靜思語》出版時,序言:「法師依舊是布衣芒鞋、和敬寬柔......法師從無遲疑、從不懈怠,始終如一、克勤克儉地耕耘在他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間大愛裡。」

2018年,慈濟第五十三年,上人行願半世紀,「依舊是布衣芒鞋,和敬寬柔......」。我們何其有幸,得與上人同世,見證慈濟世界的開展;也何其有幸,能藉助各種媒資,學習正法。

比手語就像「打手印」,需聚精會神,當專心致志時,甚至就是禪定的境界。衷心推薦這套書的出版,能幫助大家以不同的形式,一窺手語的堂奧,同時深入靜思法髓。

#《戒定慧—靜思語的智慧》-2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