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 心田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麗雲;攝影/何姿嬅、陳靜惠

一年一度的歲末祝福正如火如荼在臺灣各區進行、籌備中,11月中上人即將行腳至臺中。一如往年,慈濟人積極彩排入經藏,臺中靜思堂從裏至外大掃除,除舊布新,以迎接上人及精舍師父們的到來。

負責分配工作的志工說:「今天我請真善美志工來記錄,他們都在忙,要我用手機拍幾張就好......」她知道我今天的任務是打掃,沒有再往下說。我識趣地說:「那很簡單啊,等一下每個人都說一點心得,不就好了!」

其實,我並沒有將自己定位在記錄,若去打掃、做環保,或是鋪連鎖磚,只想將自己抽離電腦桌,換做另一件不必太費大腦的工作。

若說這些工作不太用大腦,也不盡然。臺中分會的前址建築內有一格一格的窗櫺,清掃的志工必須手指頭纏繞抹布,細心地伸進去擦拭,日日如常,保持得一塵不染,上人美稱他們為「福田志工」。可是,假如沒有用心在當下,很快就會感到不耐煩,那一格格的小窗自然就擦不乾淨,那才是真的不用大腦。

志工分享說:「我覺得這些是我們該做的,做就是了,也沒什麼心得!」另一位說:「今年的疫情把我們關怕了,好不容易能出來,慈濟家人又能同聚一堂共同為一個目標,一起完成一件事,真的好珍惜!」

是啊,當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擁有。今年即將受證的一位年輕人,二十幾年前母親就督促她趕快培訓,她總以工作為由推托。直到去年(2020)她將幾年來的積蓄為自己捐了榮董,當她從上人手上接下榮董證時,才驚覺上人已老邁,不能再讓上人等下去了。

今年培訓期間,發生了好多事,天天都開門的環保站關了,時時笑嘻嘻迎著慈青的他們回精舍的德慈師父,捨報了。她說:「原來之前認為永遠為我們而開的精舍大門也因為疫情不怎麼容易了。」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卻不是那麼回事,她很懺悔過去的不成熟與不懂事。

疫情爆發,活動都停擺,透早就有福田可耕耘的志工,生活頓時失去重心;以前擔心過夜睡不著的醫療志工任務,解封後因人數受限,必須排隊才有機會,手上的幸福,哪天會離我們而去,一切都是未知數。

現在的人洗衣、洗碗靠洗衣機、洗碗機,連清潔地板也有吸塵器和掃地機代勞。上人曾說過,上天給我們雙手與雙腳,如果不善加利用,是否有一天會被收走呢?

住家社區住戶不多,沒有請管理員,我主動清潔社區的廊道,若出門營隊多天,先將盆景灌飽水、社區掃乾淨,才安心出門。社區就如自家庭院,裡外皆乾淨,心情才會愉悅。到環保站分類,中午用餐前,我也先將落葉掃乾淨,把零散的回收物擺放整齊,這一餐入口就感覺美味無窮。

上人常說,福田要用心耕,心田要時時擦拭,不要蒙塵。看似一件簡單不起眼的打掃工作,福德卻很大。臺中潭子慈濟志工林金苓從2007年受證後就開始承擔福田窗口,至今已十四年。去年(2020)三月她先生楊洲文因心律亂放電,差點丟掉生命,昏迷十來天後醒來,第一句話就說要跟著她茹素,培訓走慈濟菩薩道。他說:「因為師姊十幾年來做慈濟的福報被我用盡了,現在我要趕快做來囤。」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就在起心動念、日常生活中,只要勤耕耘,心田自然豐饒,行儀入法,就是有福德之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