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

0觀看次
A- A+

文、圖/陳清香

走出火車站月台,下樓梯時,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猛揮手,真的「好久不見」。

自五月母親節回南部探望媽媽後,因疫情升溫,要減少移動,因此四個多月沒有回南部。趁著中秋假期,準備回南部一趟。搭了一早的高鐵,再轉乘火車,我才走出月台下樓梯,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朝著我猛揮手,真的「好久不見」。媽媽騎著她的腳踏車「小紅」來車站等我,要幫忙載行李。見到八十歲的她,健康依舊,活力十足,真的好開心。

媽媽騎著她的腳踏車「小紅」來車站幫忙載行李。

回到家,椅子還未坐熱,她就開始細數,她的菜園有哪些菜已經可以採收,要讓我帶哪些菜回臺北。又頻頻問我,需要她做什麼讓我帶回去享用。其實都不希望她如此忙碌,盛情難卻,順著她的心意收下,是「孝」且「順」。

每每回南部,我和媽媽好像在互相交換「禮物」,有時是她交代我買的用品,但大多時候,我都會帶些食品,讓她可以慢慢享用。所以行李箱滿載東西回南部,卸貨後,又裝著滿滿的菜或水果回臺北。

很多年前,曾經有一次為了回到臺北後,不想扛著重重的行李上樓,就回她:「臺北什麼都買得到,我不想帶這麼多東西。」話才一出口,立刻意識自己說錯話,緩緩抬頭,看見媽媽失落的表情。馬上話鋒一轉:「就裝到行李箱裝滿就好囉。」她又笑了。

中秋假期過去一半,又到了北返的時間。這天一早,我去健走回來,就見到媽媽騎著她的「小紅」從田裡回來,籃子放了三把現採的地瓜葉。她迅速用過早餐,又開始備料,做起芋粿巧。

媽限定的素食芋粿巧,是再多金錢也買不到的好味道與溫暖。

臺北,的確什麼都買得到,但是買不到媽媽親手種的地瓜葉。臺北,的確買得到素食芋粿巧,但是卻沒有媽媽的手感溫暖。

不論孩子長得再大、再獨立,在媽媽眼裡,我都是「孩子」。每次和她通電話,總是問著:「臺北天氣好不好?」「有吃晚飯了嗎?」很簡單的問候,卻含藏著無盡的關心。日常對話,重複再重複,我也常提醒自己,要珍惜媽媽在的日子,因為時間過去,生命就減少一天。有媽媽關心的孩子,幸福無比,珍惜每個相聚,回憶可以無限延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