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六六到慈濟大愛久久久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碧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隨著醫療科技日日翻轉,世界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台灣平均壽命創新高,超高齡社會已經在眼前,某日看到衛福部發布一九六六為長照服務電話,這號碼竟如此耳熟,不覺莞爾!

真巧合,證嚴上人早在一九六六年超前部署,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展照顧老弱貧孤;為促成三代同堂共享天倫,圓滿善孝五倫古訓,堅定推動日間照顧在宅安老。五十五年來從未鬆懈,其核心理念,竟與近年全球專家學者及政府推展的長者照顧社區化理念一致。

林曾老太太是1966年慈濟功德會創立後,第一個長期濟助對象。(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圖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而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二十八年前,獨創在院內設置日間照顧中心,每天看到長者背著書包前來,過了中午如小孩般,等著回家的景象,令人動容!

一九九○年證嚴上人更呼籲用鼓掌雙手做環保,豈知無意插柳柳成蔭,環保站竟是最好的長者社區相互照顧中心,亦是長者身心靈依止安頓處,轉眼三十餘年安頓無數長者身心。

近日細思量,心裡湧動不已,試想一九三○至四○年這一代長者,一生波折勞苦不已,他們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的驚怖,幾乎畢生勤儉樸實努力奮鬥,與台灣民生經濟共伴,造就今天安和樂利的台灣。

如今在都會區,長者們面臨空巢,如何才能身心健康?或是子女為照顧父母拋棄工作,卻也苦於不知如何照顧才能妥善;受照顧者苦,照顧者身心亦俱疲,這些都是目前社會現象。而比起都會區的長者,非都會區的長者除了空巢之外,還伴隨經濟、醫療、健康等問題......。

為了進一步照顧長者,慈濟於二○一八年成立長照中心,方有機會接受政府長照中心轉介長者接受照顧。

近三年來,無限感恩各縣市同仁們的努力,深入社區暗角,照顧幾乎無自理能力長者,視長者如己親,用心呵護;輔導他們從生活無法自理,到略能自理,尤其有偌大惡臭傷口,如何協助清理等。

在靜思堂、環保站的定點服務,更佐以類似大學社教中心,提供衛生教育、社會新知、藝術創作、手藝巧思、書法,歌唱與讀書更不能少,課程多元寓教於樂,很奇妙的從一開始,看似類有失憶狀況,不到一星期眼神明亮、精神充沛,令人感動不已!

感恩所有的同仁們,他們有的拋棄很好的工作,因為有愛投入長者照顧服務,每一次看他們為長者歡笑,也苦長者所苦,甚至痛失長者之痛,真令人欽佩!

時值,慈濟五十五週年,為獻上對證嚴上人的一份心意,同仁們又發心一起努力撰文,為慈濟留史;也有遠在海外長者子女來文獻心意,看到文字內容,字字句句情深意重,真期待慈濟長照能做到:

八十少年數來寶,手腳並用腦體操;
你丟我撿難不倒,化廢為寶工藝巧。
街頭巷尾人人好,談古論今誰勝了?
九十康健身矯健,耳聰目明仙拼仙;
泡茶咖啡米其林,環保志工跑在前。
社區關懷緊跟隨,妙事連連妙連篇;
老當益壯勝少年,百二志工嚇嚇叫。
慈濟長照手牽手,子女心安長者樂;
慈濟大愛久久久!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