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四〇二那一日,精舍師父的暖心便當

0觀看次
A- A+

撰文/顏 莉

攝影/顏 莉

還記得四月二日早上九點二十八分四十七秒,全臺大震動,不是地震,而是太魯閣號出軌的那一刻震撼了全國,也震碎了多少家庭的心。

「一聽到太魯閣號出軌,心裡最先想到的是,那是在哪裡?」靜思精舍德霈師父回憶道:「後來知道是在大清水,那不就在精舍附近嗎?那時就有心理準備,可能要開始準備便當了。這也是我們能默默為他們做的。」

不多久聽到26位往生,心裡很難過;再來是36位,聽了心裡更加沉重,師父們那時手上已很快在動作,大家上緊發條,洗米煮飯,準備便當。

平日裡,精舍大寮有7位常住師父輪值,四月二日上午,突如其來的火車事故,使得便當量需求激增,多位志工自動自發戴好口罩、綁緊頭巾,一起進大寮幫忙;洗菜、切菜分工有序;同時,精舍廣播室也開始徵召幫忙包便當的人,一時湧進二、三十位。

圖片/慈濟花蓮本會提供

平日非用餐時刻的大寮十分安靜,如今燈光大亮,洗米、洗菜聲不絕於耳,大家的心都十分凝重,但也沉靜地強打起精神,加快手上動作,要為事故現場受難者或救難者加油打氣。

隨著時間過去,50個、100個、150個......便當需求量逐漸增加中,對於一般商家而言,臨時接單都有點應變不及,何況是這麼龐大的數量?但師父們鎮定如常,不僅很快擬定菜單,建立分菜動線,及時在當天上午十一點多到下午一點,不到兩個小時內做好並送出了550個便當,且未影響當日精舍齋堂桌菜的日常安排。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

就在一念心,一念合和互協、一念愛人如己。

「那天我們是負責供應便當,」當日主責便當區的德修師父說:「一時之間,便當的菜有點不夠,『典座』和『飯頭』師父就一起合作,隨時供應不斷增加的便當需求。」

當天承擔煮飯的德宜師父,原本不是在大寮執勤,只因剛好走到大寮來關心,沒想到就馬上遇到需要洗米、煮飯的任務,也由於德宜師父很有經驗,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一直幫忙洗米煮飯。德宜師父說:「白米煮好要二十分鐘,再燜二十分才行;如果趕著裝入便當盒,只燜十分鐘也可以,但口感就沒有那麼鬆軟。」

換句話說,煮一鍋飯大概要半小時,而在等待飯熟可食的半小時「空窗期」,師父們也沒得閒,馬上另外備鍋,煮好麵條——也因此有一些便當裡是以麵條代替白飯。分秒不空過的師父們,就是盡全力及時送出便當,因為不忍心讓任何人餓著了。

德霈師父接著補充:「我們有五個大飯鍋同時煮飯,一個飯鍋大概可以裝70個便當,一煮好的飯,就是馬上等待出餐的;後續新增的便當需求,則再另外重新估算米量,所以白飯其實很少斷過,洗米也不斷在進行。」

在靜思精舍,師父們每日晨間三點五十分起床,中午十一點五十分打板後即準備用餐,下午一點半又繼續日常事務,但四月二日這一天,師父們送出了所有需要的便當,遲至下午一點多才開始用餐;而且用完餐,有些師父又繼續留下來備料;也有志工馬上又去挑菜區,坐在板凳上,拉過菜籃,開始挑菜。

一、二個小時過後,大家又將開始炒菜、包便當,一直到下午五點多暫告一段落,檢查發現紅蘿蔔材料全用光了,剛剛才包完便當的師父及志工們立即分兩條動線,開始切紅蘿蔔,一直切到晚上六點,大家才去用「藥石」。

事發第二天,四月三日中午十一點多,師父們送出便當後,中午並沒有離開去午休,而是繼續守在大寮;到了下午一點多,又接到需要100多份便當的電話......

山風吹來,不論是在精舍、在事故現場、在任何一個角落,輕拂過每個人耳際的,是同樣溫柔的風,然而我們是如此真實,且能真心地擁抱彼此——在災難的面前,在我們還能呼吸的時候,即使我們互相並不認識;但,就像準備便當的人,和吃到便當的人,連繫著彼此的,是一分不需言語但綿綿無盡的愛,是因為有緣,以及共同的存在,於此時此刻......。

「那幾天,時間根本不夠用。」德霈師父說:「所以主責師父更早起;而不論挑菜區、洗菜區,每一區都很主動,常被問到『人手夠不夠』、『菜夠不夠』,只要一聽到有人回答:『不夠。』大家馬上來到旁邊,立即補位,開始動作,休息時間也不例外......根本沒有休息時間。」

精舍師父們,人人替人人著想,替身旁的人,也替事故現場每一個人。看似匆促備餐、出餐,即使如此,用心且貼心的師父們準備的便當菜色也不會是吃飽就好。實際菜色多樣而繽紛,像是煸煎豆包、炒香菇、紅蘿蔔、青花椰菜、高麗菜、豆類、香煎麵腸、菜捲、下飯的酸菜、瓜子素燥、雪蓮子、毛豆,還有十分費工但蛋白質很高的「天貝」;想到有些人平日不是素食者,師父還另外準備了蜜汁素火腿。

師父們的心,既慈和又柔軟,只希望能讓在事故現場的人,內心好過一點點,哪怕是一點點也好。當什麼辦法都沒有辦法安慰你的時候,那麼只願你能吃得下一點點東西,這不就像是母親疼愛子女的心情嗎?無條件,無所求,只有滿滿的關懷,與源源不絕的愛。

便當一個一個裝,會不會某樣菜就沒了?德修師父說:「不會,我們有自己的菜園,長期以來,自力『耕』生,也有好幾個大冰箱,還有好多師父和志工菩薩一起挑菜、洗菜、炒菜,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也會在準備剛剛好的便當量之外,再多炒幾個餐盤的菜量備著,維持一定的熱度;真有需要時,再趕緊加熱一下,又可以馬上出餐。連續幾天,就這樣隨時在待命狀態,盡我們所能。」

師父們除了要注意便當送到每一位用餐者手中時,打開便當依然是好看的樣子,依然熱熱的,而不會糊糊的,不能讓心情不好的大家更沒有胃口,所以師父們連烹調方式都注意到了,水分濕度也都掌握得宜。

雖然在災變或事故現場,一碗熱熱的湯最能溫暖人心,但此次事故不宜載送湯湯水水,故而師父巧手慧心,製作了一道糖醋料理「泰式酸辣G」,主要食材有白蘿蔔塊、杏鮑菇,以及猴頭菇,微甜微酸的口感,讓大家吃起來不會覺得口太乾。這麼幾天下來,精舍師父一路Stand by,提供了3000多個便當......。

是不是很動人呢?雖然人生無常,但天地有大美,人間有真情,卻是永遠不變的常態,從這次火車事故的發生,各方捐輸、互相幫助、同苦同悲,便能看出大家的心,還是在一起的。

想想精舍師父的愛,想想救難人員無私的付出,願你我在每個時刻,彼此還能同呼吸時,能記得天地間所有一切為自己而來的真、善、美,以及愛,在內心時時激勵自己,力有能及時也能主動去鼓舞身旁的人,一起向前,一同成長,並且體驗這無限美好且何其寶貴的生命。

感恩靜思精舍與師父們,或許還有很多人沒到過精舍,但精舍師父的暖心便當,不論是知道、聽到、看到、聞到或吃到,相信想起時,每個人的心都會湧起溫熱的暖流,覺得自己其實好幸福,好幸福。

感恩師父,謝謝你們一直都在,我愛你們。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