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足以道》——新聞背後的故事 ◎曾多聞 著
攝影/陳靜惠
■記憶中的亮點
午後暖陽
知足常樂、心寬念純,
讓這對異國夫妻琴瑟和鳴,
散發出溫暖美麗的光輝。
碧藍晴空下,湛藍的海面粼粼波光,海天一色,很美。
中年夫妻,沿著海岸並肩而行,眼神交會時相視而笑,很美。
年老的婦人,望著一行白色的水鳥振翅飛向天際,一頭白髮在海風中輕輕飄動,也很美......
真的很美。這是我對莫爾(Moore)一家人的第一印象。
那是二○○九年夏末的一個午後,我和來自臺灣鄉間的莫爾太太相約在風光明媚的加州聖埃利荷(San Elijo)海灘,目的是訪談她和白人婆婆相處的經驗。
令我驚訝的是,她把丈夫、婆婆和婆婆的一位好友都一起帶來了。我見到他們的時候,莫爾夫婦並肩沿著海岸走著,一人推著一張輪椅——丈夫推著媽媽瑪麗(Mary),妻子推著瑪麗的好友芭芭拉(Barbara)。
更令我驚訝的是,面對莫爾夫婦的親切招呼:「天氣很好呢!不如跟我們一起走一走吧?」我竟也就握著原子筆和筆記本,和他們一起沿著海岸緩緩而行——通常我應該會說些「抱歉,我趕著截稿」之類的話,要求受訪者馬上進入主題的。
但是這一家人似乎有某種奇妙的魔力,何況天氣也真的很好,於是我便和他們一起散步了。
什麼叫永遠的愛?
頭上、肩上感覺到午後溫煦不狂燥的陽光,暖暖地照耀著;臉頰、髮際感到夏末輕柔的和風,徐徐地吹拂著。一切都恰到好處,我頓時覺得心曠神怡。
一行水鳥從頭頂飛過,莫爾先生指著那些水鳥,彎下腰說:「看到那些鳥嗎,媽媽?」瑪麗的眼光飄向天際,只是微笑著。
又走了一會兒,看到一群少年在海灘上生火搭帳棚,大概準備今晚在海灘上露營了。莫爾先生又彎下腰說:「看到那些孩子嗎,媽媽?你還記得我們從前常常去露營的那個海灘嗎?」瑪麗還是微笑著。
「我想她不記得了。」莫爾先生喃喃地像是在對自己、又像是在對妻子說。莫爾太太轉頭,迎向丈夫的目光,說:「那不是很好嗎?媽媽活在當下,沒有煩惱,沒有貪念,也沒有妄想。」
「對啊!而且也沒有高血壓,沒有心臟病......」夫妻兩人相視而笑。
此情此景,映在眼裏,不知為何,令我深深動容。
那個時候,我剛結婚不滿一年。無事可做的週末午後,經常膩在丈夫身邊,不論他在做什麼——吸地毯、修剪院子裏的花木、半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我總是有辦法找到一個角度,貼近他身邊,然後問些奇蠢無比的問題:「你會永遠愛我嗎?」
他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我那奇蠢無比的問題:「會啊,會啊,我永遠愛你。」而我的思緒每每飄向遠方,想著:什麼叫永遠?十年、二十年以後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此刻,看著莫爾夫婦,忍不住想著,啊,二十年後,我和我的丈夫,若也能如此和諧,我就心滿意足了。
來自南加州的莫爾先生,是一個基督教白人家庭的獨生子;來自南臺灣的莫爾太太在一個有十個手足的佛教家庭中排行第五。多年以前,兩人初識的時候,這對男女以奇妙的方式,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時,莫爾先生的父親剛剛去世,母親瑪麗則剛患上阿茲海默症,記憶力開始衰減,自理生活的能力也漸漸退化。莫爾先生盡心照顧母親,經常隨侍在側。有一天他們一同出遊,莫爾先生請當時還是包小姐的莫爾太太,幫他在女公共廁所前看著門,好讓他可以幫媽媽換尿布。
又有一天,兩人相約在濱海的餐廳共進晚餐,餐後包小姐提議到海邊散步,莫爾先生以為兩個人將要共享一段浪漫的時光了;沒想到假期剛過的海灘,到處都是遊客留下來的飲料瓶罐等垃圾,包小姐就彎下腰,開始撿垃圾......
後來,他們結婚了;後來,又是好幾年過去了......
平凡中的幸福真諦
我對異國婚姻一直有種複雜的情愫。當年隻身來到美國,接受了不同語言、文化和愛情的啟蒙:關於男與女、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
我的初戀情人是一個紅髮碧眼、膚色蒼白的美國男人,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嫁給他,但是當我的英語能力突飛猛進時,卻換來他的沈默無言。
建立在差距歧異上的戀情,注定不會有夢幻結局;我的初戀就這麼結束了。後來,我嫁給了現在的丈夫——和我一樣來自東方,語言、宗教和文化背景都相同的華人男子。
會答應寫這則專訪,也是因為對於異國婚姻的這種情愫。在與莫爾太太見面之前,我只知道她是慈濟委員,她的美籍丈夫也是慈濟志工。我真想知道她是何等迷人的女人,能讓來自西方基督教家庭的獨生子接受自己的宗教與文化。
當我見到莫爾一家人,並且和他們在午後暖陽下沿著海岸走上一段,聽見他們交談,看見他們互動,我便有些明白了。
莫爾太太其實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她身材嬌小,眼睛經常彎成一線,瞇瞇地笑著,笑得眼角的魚尾紋深入鬢邊裏去。
她並不嬌媚或是精明幹練,但是生在一個食指浩繁的家庭,讓她學會惜福和包容;由一位長年投入慈濟志工的母親撫養長大,讓她學會慈悲和寬恕。她有一顆寬廣的心。
莫爾先生其實也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男人。這個高大的白種男人經常駝著背,但臉上的神情總是很快活。他剛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意時,父母便相繼罹癌了、癡呆了;後來也相繼走了、退化了。
在不景氣期間,他的生意受到不小的打擊。但是由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母親撫養長大,讓他學會了自愛與愛人,也相信逆境是上帝煉淨自己必經的過程。他有一個宏大的胸襟。
知足常樂、心寬念純,讓這對異國夫妻琴瑟和鳴,散發出溫暖美麗的光輝。
我們沿著海岸走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莫爾先生注意到媽媽瑪麗有點異樣,轉身叫妻子:「親愛的——」
「我發現了。那邊就有個公共廁所。去吧,我幫你們看著門。」不等丈夫說完,莫爾太太便體貼地接著說。
莫爾先生在公共女廁裏幫媽媽換尿布時,莫爾太太陪著芭芭拉老太太等在門口,笑著對想進廁所的女性遊客解釋,說自己的丈夫在裏面幫婆婆換尿布,請她們稍等。
「啊,我差點忘了,我們還有採訪要做。」莫爾太太忽然想起什麼似地對我說。「真對不起啊!天氣實在太好,想走一走,耽誤你時間了!等一下換完尿布,我們就開始吧。」
午後暖陽照在莫爾太太臉上,她的眼睛彎成一瞇瞇,很親切地笑著。海風拂過,我手上那一本筆記本的紙頁被啪啪地吹動起來,上面寫著我計畫要問的問題。但是,專訪已經沒有必要了;我已經有了,那所有問題的答案。
本文獲「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授權,轉載自《道侶叢書 幸福系列023》(出版日期/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