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的那碗粥

0觀看次
A- A+

撰文/陳美羿;攝影/白崑廷
(2021.3.12)

「鈴鈴鈴!」手機響起,一看是微信的視訊,畫面上出現一個美麗的笑臉,我高興得失控大喊:「小英!」

「明天一定來喔!來我們農場,有蔬菜、有水果……」小英的先生也出現了:「車子開到嘉義給我打電話,我們在服務區碰頭後,我帶你們來我家……」

想起一年多前:生病的我。在陌生的對岸。找不到素食。是她——小英,一個福建平潭的女子,親手做了熱騰騰的粥,餵飽了虛弱的我。多麼奇妙的因緣啊!

~~~

2019年十月,兒子子豪邀我參加一趟小旅行——去福建武夷山。本來我興趣缺缺,但是他說:「坐船去,過台灣海峽,到平潭上岸。」我被說動了。

出發前一天,我有點感冒。到了福建,天氣太熱,整個人更不舒服。第二天的九曲溪漂流,應該是很好玩的行程,但我累得只想趕快上岸休息。

第三天勉強到武夷山風景區走走,第四天大夥兒去爬山,挑戰天遊峰。我撐不住了,投降!只好留在飯店爬「枕頭山」。

全團的人只有我和子豪吃素,還好近年來中國大陸素食算是不錯,但是因為胃口欠佳,每餐只淺嚐幾口,似乎都在挨餓狀態。

「海象不好,船不能開!」領隊宣布之後,引起一片譁然。趕緊訂機位,讓有急事的人搭機先回台灣,其他的人拉車回平潭,等待「風平浪靜」。

因為平潭有許多特色小吃和海鮮,所以當晚不吃桌菜,發現金讓大家自行「覓食」。經過休息,感覺身體好很多,也開始會覺得肚子餓了。但子豪已經「飛」回台灣,我只好自己去找吃的。

滿街都是海鮮餐廳,我走著走著,遍尋不著素食,感覺餓得更慌。咦,有一家「台灣超商」映入眼簾。

看到「台灣」兩個字特別親切,這是一家小小的「柑仔店」(雜貨店),我走進去,問:「有甚麼素的嗎?」

除了餅乾,老闆娘開始找泡麵,都沒有素的。她說:「妳要找素食,恐怕很難吧!」

「是呀!我來旅遊,生病了,好幾天都吃不下。」我說:「現在感覺肚子有點餓。」

「妳肯定找不到素食。」老闆娘看看我,說:「在我家吃稀飯好嗎?我已經煮好了。」

說著,她擺好碗筷,倒了一盤花生米,開了一罐紅糟豆腐乳。「您先坐,我再去炒一盤青菜。」她笑瞇瞇的說:「我只放薑,不放肉絲。」

盛情難卻,我滿懷感恩的坐了下來。這時,老闆也進來了,他是台灣人,住台南。在他鄉偶遇故鄉人,格外開心。

邊吃邊聊,知道老闆姓呂,住在新營。太太姓劉,是平潭人。兩人都是喪偶後的第二段婚姻,海峽兩岸都有家,所以來來去去。回到台灣就種種蔬果;回到平潭就顧顧小店。兩個人在兩岸都有導遊和領隊執照,隨時可以帶團旅遊。

白粥太好吃,我吃了兩碗,覺得真是人間美味啊!我和老闆娘交換了微信,她叫「劉向英」。

「以後我叫妳『小英』。」我悄悄笑說:「『小英』是總統耶……以後妳來台灣,我也請妳吃『稀飯』。」

呂先生也熱情的邀約:「有空來新營玩,我們農場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和水果,可以現摘現吃喔!」

揮別「小英」夫婦。台灣海峽風浪還是很大,我們又拉車到廈門,多住了一天,經「小三通」才回到台灣。

因為有微信,常常在朋友圈可以看見小英的訊息,不久她來信說:「我已經成立民宿了,下次來平潭可以住。」

看到她織毛衣、圍巾、帽子;看到她做饅頭、包子、蘿蔔糕;看到她做各種果醬……不得不佩服她的能幹和巧手。

~~~

2021年三月初,我和林秀蘭夫婦、林淑真四個人去雲嘉南採訪。

想起難得到台南,就跟小英聯絡。雙方人馬約在服務站碰面。見到只有一面之緣的小英,我們緊緊擁抱,又叫又跳,簡直失控到不可思議。

跟著呂先生的車,不久就到了呂家農場。一大片的旱地,種滿了南瓜,呂先生說:「這片田今年不種稻,南瓜很會長,吃不完,等一下你們自己摘。」

田的這頭有個小工寮,呂先生拿了把刀,砍了兩支甘蔗。一行人走在小小的田埂上,呂先生卻跑到南瓜田裡,快手快腳地摘了許多野菜。

他說:「這叫龍葵,又叫做『黑仔子菜』,很嫩,沒有農藥的。」

田的另一頭,是呂家的「開心農場」,有綠地、大樹、涼亭、桌椅、還有廚房和休息、住宿的房間。

「我們的住家在前面,喏!就是那棟大樓。」呂先生說:「隔壁就是慈濟在新營的會所。」

「哇!」引起一陣驚喜的歡呼聲。

呂先生教大夥兒用竹竿「捅」花架上的百香果,又拿出好幾掛香蕉,都是要讓我們帶走的。

因為要趕到新化午餐,一行人快速的到慈濟新營會所參觀,購買了一些書。回到「開心農場」,我簽了我的書送給小英。

「下一次多帶些朋友來,也不要太匆忙。」呂先生說:「我這裡,曾經有五十個人一起來包粽子喔!」

對呀!從小英的微信朋友圈知道,常有朋友揪團來吃火鍋、燒烤、聚餐……隨和又好客的小英夫婦,廣結善緣,難怪「開心農場」經常是高朋滿座。

時間不等人,非走不可了。呂先生又去菜園摘了一大包芥菜和山茼蒿,裝了滿滿一大袋的南瓜,連同先前的甘蔗和香蕉,汽車的行李箱已經「擠爆」了。

「還有棗子,差點忘了!」呂先生又抱來一大箱的青棗。真的裝不下了,只好放到車子裡面的座位上。

「再見!還要再來喔!」呂先生和小英貼心地開車帶我們到高速公路交流道,揮手道別。

「肚子餓了!先吃棗子吧!」

吃下去的,不只是又脆又甜的青棗,而是一分海峽兩岸,不可思議的良緣與善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