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陳亦珍
(2021.3.8)
今天上人多次提起印尼郭再源等華商的春節義行:
每年印尼的華商,都會在春節舉行聚餐,今年正好碰上新冠肺炎疫情,政府禁止大型聚會。郭再源因此向企業界友人提議:把聚餐的花費轉作慈善發放,獲得一致贊同。
「他們將撙節的聚餐費用,幫助了一百萬戶需要幫助的家庭。」上人說:「每一戶可以獲得十公斤的大米,維持一個月的糧食。」
這正是「富人一餐飯、窮人半年糧」的寫照。
在電視上看到郭再源歡喜、篤定的面容,讓我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和兒子子豪一起去印尼採訪,郭再源談起他進慈濟之前「發放」的糗事。
「雅加達發生水災,我想我也應該去幫助災民,做些慈善工作。」郭再源說:「我指示員工購買物資,到災區去發放。」
因為沒有經驗,大卡車開進災區,不知道要送給誰?受災的民眾在自家打掃,沒空出來領;沒受災的人卻紛紛跑來領物資,而且你爭我奪,場面亂成一團。
發放的人看著情況不妙,把物資一一丟下來,民眾搶的搶、罵的罵,有人打起來,還有人撿起石頭朝卡車丟過去。
「快走!快走!」好心來發放的人,只好落荒而逃。
郭再源說:「進了慈濟之後,才知道要先家訪、造冊,按照名冊去發,才能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秩序也不會亂。」
另一位華商金光集團黃榮年說,曾經到各村落去請村長配合志工家訪,提供村裡最需要幫助的家庭。有一個村長硬是不配合,他說:「把錢和物資給我,我們自己發。」
幾次溝通未果,黃榮年只好將該村發放「暫時擱置」。結果其他村莊都發放了,那個想要「自己發」的村莊,村民群起抗議。村長只好乖乖造冊,按名冊發放結案。
在慈濟,永遠學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