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紀孟賢
《孝的真諦》
作者:釋證嚴
出版者:靜思人文志業有限公司
適合閱讀者:學生、教師、社會大眾
禮者理也。理是社會所遵循的道德規範,唯有依禮盡孝,方能提昇自己的道德修養,守持妙法,保護善心。如果沒有誠正意正之心及恭敬的言行來對待父母,就和畜養犬馬無異,也就談不上盡孝了!
《孝的真諦》一書,是證嚴上人從自身的經歷,引出了對「孝」的看法。書中引用了非常多真實的故事,來說明孝的真諦與如何行孝的方法。
全書依內容共分為三卷十章。
卷一「眾善之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明了生命是無常的,必須珍惜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對待。俗諺云:「吃果子,拜樹頭」,做人當飲水思源,不可忘本。唯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如何發揮愛心。倘若不懂得奉養,敬愛父母,即便是布施行善,也只是博得虛假的名相,並非是根本之善,唯有發自內心至誠至善之心,方能行大孝與大愛!
卷二 「以孝傳家」
《父母恩重難報經》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詩經 蓼莪》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此深切地說明父母養育子女的辛苦與勞累,讓人憂傷。父母養育子女的慈悲心就如菩薩心一樣,其恩德如蒼天一樣寬廣,無邊無際。所以為人子女者,當把握時間,愛護自己,善體親意,禮敬雙親,以報親恩。
《長阿含經》云:「念護心意,孝敬為首,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佛陀教導當以「法」保護好善念,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不破壞長幼有序的人倫道德,如此,家庭才會興旺,社會才會祥和!
卷三 「大孝天下」
《孝經》裡所謂的大孝,是在顯親揚名,在兼善天下,而大孝之心,即大愛之心。行大孝,不僅是孝順自家的父母,還要善待普天下的長者,以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
當今世代,文明國家生活優渥,父母寵溺,孩子違逆,早已喪失了敬老尊賢的美德。為挽救時弊,當積極推動孝道,提昇人倫道德的觀念,以奠定家庭和樂,社會安定的基石。進而服務社會,做利益人群之事,並發揮生命的良能,如此定能顯揚父母!
靜思語:時間不停留,要及時把握因緣盡孝,孝順父母不能等,因為人命就在呼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