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堂裡的溫度

0觀看次
A- A+

文.懿旖(新竹)

新竹靜思堂是慈濟人的家,也是社區的好鄰居,平日舉辦長照據點與志玄教育等課程,讓更多民眾走入靜思堂,感受溫馨與道氣。(攝影:林德文)

靜思堂不但是慈濟人的家,更是街坊鄰里的好鄰居。除了慈濟的三大節日(浴佛節、孝親月、歲末祝福)邀約民眾參與,平日還有長照據點、志玄教育等課程,都讓這個空間能被善加利用,接引許多民眾進來感受靜思堂的溫馨與道氣。

來靜思堂值班,是我每周的固定行程。我喜歡承擔這個功能,不但可以多親近道場,更能在諮詢櫃台與人廣結善緣。靜思堂的來電各式各樣,有個案訴說困境苦楚,也有案家尋求輔具協助;我總是期許自己,能用溫柔的聲音,讓話筒另一端的人能感受到我的誠懇與祝福。

2025年7月5、6日,新竹靜思堂舉辦第49期防災士培訓課程,學員們相互練習三角巾包紮。(攝影:李淑貞)

平日下午的靜思堂,通常只有來上志玄課程的學員進出,然而這天卻不太一樣,有數十位里長們受邀來到靜思堂進行防災士課程訓練。一位里長特地趁午休時間來到大廳,要拍攝從天花板垂掛下來大型掛軸,掛軸上的字分別是:「心懷感恩,尊重相待」以及「以愛付出,和氣人間」。

我走向前招呼他:「您來上防災士的課呀?要不要我幫您和掛軸一起合照呢?」他欣喜地答應。

新竹靜思堂天花板懸掛大型掛軸,上書「心懷感恩,尊重相待」與「以愛付出,和氣人間」。(圖片來源:懿旖提供)

「笑一個,幫您拍張最帥的照片!」

里長燦爛的露齒笑了,他還告訴我,看到這幾幅掛軸上的字,覺得好感動,就想拍下來。「這裡的氣場,就是不一樣。我昨天夜宿靜思堂,本來擔心自己年紀大,會認床,睡不好。沒想到,在這裡睡得好安穩,一覺到天亮!」

我笑著回答:「這裡有佛菩薩看顧著,肯定好睡的呀!」里長滿臉笑容連連點頭,還答應我將來有空就進來走走,感受祥和寧靜的氛圍。

靜思堂有佛菩薩護佑,令人感受祥和寧靜的氛圍。(攝影:林衢宏)

沒多久,另一位小姐走了進來,她環顧了四周後,也是舉起了手機要拍照。同在值班的梅娟師姊趕緊上前招呼,原來是想參訪的民眾。梅娟師姊帶著這位小姐邊聊邊介紹,直到兩人身影消失在我們面前。隔了好久,梅娟師姊終於回到諮詢櫃台,還帶了一個感動的故事與我們分享。

「這位參訪的小姐,今天是抱著尋根的心情來到這裡的!」

梅娟師姊接續說著小姐的故事:「八年前,她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家庭問題壓得她喘不過去,心情沮喪低落到極點。雖然從來沒接觸過慈濟,只在電視上看過慈濟相關報導,卻在那最苦的當下,不知道為什麼,她的腦海中竟浮現一個念頭──要去花蓮靜思精舍。

八年前,一位小姐正經歷人生低谷,雖然只在電視上看過慈濟相關報導,卻在最苦的當下,腦海浮現一個念頭──要去花蓮靜思精舍。(攝影:呂瑞源)

於是,她搭了火車直奔花蓮,抵達花蓮時已是凌晨。好不容易等到清晨營運的第一班公車,她立刻跳上車。到精舍時,師父們剛做完早課,在聆聽上人開示。她留了下來,不但第一次見到上人,竟然還有因緣讓上人向她說了一句:『妳存款不夠。』當時,她聽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上人請常住師父陪伴她,為她解釋。

那天上午過後,她心開意解,茅塞頓開,心中彷彿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了。她記得那一天,常住師父還為她準備了一個熱騰騰的便當,讓她可以帶著走,把她當家人一樣。那分溫暖和感動,到今天還記在她心裡。」

抵達花蓮已是凌晨,這名小姐趕上清晨第一班公車前往精舍。首次見到上人時,上人提醒她「存款不足」;經常住師父解釋後,她心開意解,茅塞頓開。(攝影:釋德宸)

「她回家後,不可思議的,家庭越來越圓滿,現在是很幸福的媽媽!」接著梅娟師姊問我們:「你們知道她幫女兒取什麼名字嗎?」我們同時搖搖頭,等著梅娟師姊公布答案。

「當年她從精舍回去不久,就發現自己懷孕了。全家人極力反對她生下這個孩子,一是家庭狀況仍不穩定,二是她已是四十歲的高齡產婦,但這位小姐堅持把孩子生下來。她說:『這是一個會動的生命啊!無論如何,我都要把孩子生下來!我絕對會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養大!』」

從精舍回家不久,這位小姐發現自己懷孕,雖然家庭反對且已是高齡產婦,她仍堅持生下孩子,並決心靠自己的力量將孩子養大。(攝影:程玟娟)

梅娟師姊動容的繼續說著:這小姐在全部的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心中忽然想起那天的靜思精舍參訪,同時有一句話堅定地冒出來 --「在靜思中感恩」。於是,她將這句話取其中兩字來為女兒命名。

太出乎我意料的答案,當下心臟彷彿被撞擊,感動到雞皮疙瘩都冒了出來!梅娟師姊說,雖然這位小姐現在因帶孩子而分不了身,但她將來肯定會是我們的慈濟法親。

願每位進入靜思堂的人,都能帶著安定與希望回家,如同法脈起源地——靜思精舍般溫暖。(攝影:李淑貞)

聽梅娟師姊分享的故事,我好慶幸自己有因緣福報能來靜思堂值班。靜思堂不只是道場建築,更是有溫度的場域。每一次在靜思堂與訪客的相遇,都是一分難以解釋的因緣,只要多用心,或許就能碰撞出感動故事的火花。祝福進入靜思堂的每個人,都能帶著安定與希望回家,一如我們的法脈起源地──靜思精舍那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