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茶道—MOOCs磨課師》推文──【以靜入思 以茶入道】

0觀看次
A- A+

文.王本榮(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慈濟大學名譽校長)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經歷時間淬鍊,形成獨特美學,進而昇華到藝術與精神層次。(圖片來源/靜思茶道MOOCs課程團隊)

草木有情,人間有愛,茶字拆解就是人在草木之間。茶源遠流長,蘊育於六、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Cretaceous),而在與人類文明啓蒙的五千多年前相遇交集,任憑時空流轉,朝代更替,茶總是善巧的以不同風貌融入無論是達官貴人或尋常百姓的日常功用之間,更形成百家爭鳴的茶文化與美學。

日本茶道文化源自中國,在西元八世紀時,遣唐學僧已將中國的茶文化帶回日本,經過時間的淬錬,對於茶具與品茶方式,逐漸形成獨特的美學底蘊,進而昇華到藝術與精神層次。而日本茶聖千利休更將融入美學的自然觀,濃縮在一疊半的茶室與樂茶碗中,在「侘寂」(Wabi-sabi)中,沏一壺永恆之道。

李六秀師姊造訪日本,將日本茶道精神,再融入中華文化禮儀及慈濟人文精神。(圖片來源/靜思茶道MOOCs課程團隊)

二十年前,我與同修六秀師姊應邀到日本淨土宗總本山「知恩院」演講,也被安排參訪妙喜庵的茶室「待庵」,這是千利休唯一留存至今的茶室。深感在世間無常、朝不保夕的日本戰國時代,到待庵必須先放下佩刀,從極低極小的「躙口」屈身進入茶室,讓武士們能放下武裝,放下身段,從品茶中體認一動一靜,一期一會,一花一世界的茶道精神與宇宙意識。《菜根譚》的「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符合茶道的「動靜等觀」、「甘苦與共」。

日本茶道崇尚「和敬清寂」,也是在追尋「其心禪寂,常在三昧」的微深法界,從生滅無常中證得「常樂我淨」的永恆真理。現在日本京都「表千家」的茶室「不審庵」,就在警惕世人「人生無常」;「裏千家」的茶室「今日庵」,就在勉勵世人「活在當下」。就如同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所說:「執著過去的人,將會失去未來」,眼前為所當為之事,把生命能量注入其中,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天籟是有聲的寂靜,自然是無言的說法,只有定、靜才能產生智慧,「以靜入思」、「以茶入道」就是「靜思茶道」的核心理念。(圖片來源/靜思茶道MOOCs課程團隊)

同樣的,《無量義經》的「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是從「常樂我淨」中了知「真諦」,指的是究竟實相的絕對真理;「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則是從世俗世界中了知「世諦」,從俗世依存現象的相對真理中修行悟道。《無量義經》是「法華三部」的精髓,五十七年來,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領導下,聞聲救苦,開迷啓悟,深觀廣行,利濟眾生,推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於娑婆世間。於此人心顛倒、世事狂亂、環境破壞、生態浩劫、人類的生存與文明面臨危機之際,啟發人心善念,闡揚清淨大愛,廣傳佛法真實義於人世間,是慈濟人捨我其誰的使命。

如何將涵藏宇宙質能、天地人心多重因緣的茶,以及其堅毅強韌,質樸無華的生命內涵融入上人思想、靜思道風,是「靜思茶道」努力的目標。《雜阿含經》云:「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識」為有情眾生引起認識境界的作用;「受」則是識直接領納的作用,包括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想」是一種很強有力的取相力量,從有了印象,慢慢形成概念。「思」不同於散亂的想,而是集中焦點的思考、推理,是造作業力的重要源頭。天籟是有聲的寂靜,自然是無言的說法,只有定、靜才能產生智慧,「以靜入思」、「以茶入道」就是「靜思茶道」的核心理念。

 花蓮慈濟中學國中部一年級茶道課程,讓同學藉由茶道課程薰陶,了解慈濟人文之美。(攝影/柏傳琦)

而慈濟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涵育具備學養、修養及教養的「三養」,品德、品質及品味的「三品」,禮儀、威儀與服儀的「三儀」,知識、見識與膽識的「三識」,兼具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的「人」。慈濟在臺灣的兩所大學及兩所中小學都有茶道、花道、書道的人文課程。

「靜思茶道」除茶的專門知識外,更融入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及美學教育的內涵。教育的改革不僅在校園,亦在於讓家庭與社會教育環環相扣,真正落實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社會」(Learning society)。慈濟的社會教育在海內外設有二十五個中心,「靜思茶道」在每一個中心都是最受歡迎、最具口碑的課程。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從網路學習知識的方法,也成為時代潮流。「靜思茶道」亦與時俱進,從實體教學進而「磨課師線上教學」(Massive Opening Online Courses, MOOCs),以響應教育部邁向國際化,將臺灣優質課程推展至全世界的政策。慈大「靜思茶道」的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已從臺灣推展到大陸、印尼、美國,並獲得教育部標竿課程獎項,單門課程曾經有超過八千六百人同時上線修課。靜思茶道的學習在MOOCs的推波助瀾下,穿越時空,無遠弗屆,不但是佛法修行的法門,也是社會安定的力量。

靜思茶道融入線上教學,響應教育部推動臺灣課程國際化的政策,向全球傳遞茶道之美。(攝影/黃宗保)

慈濟教育跨越國家、種族、文化,在不同的因緣下,於海外設立七十一所教育機構,包括國際學校、人文學校、華語學院及難民學校,並在十六個國家地區援建二百四十六所學校,「布善種子,遍功德田」,許世界一個希望的未來。六秀從二〇一四年開始策劃MOOCs,十年磨一課,如今將多年的學思體驗與教材彙集出書,配合MOOCs的線上教學,讓更多的人能了解一杯茶就包容宇宙全部的因緣,進而能以茶水汲取法水,以生命成就慧命,讓自己與世界都變得更好。


◆《靜思茶道—MOOCs磨課師》更多詳細介紹,請見:
慈大圖書館: https://tcu.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403117

HyReadebook: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403117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