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惠雲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誰可以在不認同你的同時,卻又默默支持你呢?
七月吉祥月是佛陀的歡喜、吉祥、孝親月。茹素護生,以正知見、正信、正念回饋社會,將愛心普及眾生,是真正的「普度」。(攝影/吳美瑞)
農曆七月孝親月,我想起了爸爸。非常愛家的他,是親戚朋友眼中的慈祥長輩,他一生勤儉,對家庭無私奉獻,對孩子更是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12年前,我告訴爸爸想辭職去美國遊學,由於他擔心我未來的生計,因而不認同我的決定, 但他還是送了我一張來回美國的機票。
爸爸在70歲時,開始出現輕微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的跡象,當時我忙於工作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大部分的時間,爸爸都是一個人生活。失智症一天天吞噬他的記憶,使他的行動和吞嚥能力也一天天衰退;然而,爸爸還是非常地自愛與自律,每天早睡早起、練氣功、吃八分飽,還會種菜澆水。內向沉默的他,甚至在我的半哄半騙下,願意參加樂齡佛學班呢!
樂齡學堂關懷長者,推廣蔬食共餐,並舉辦多元人文課程。(攝影/戴龍泉)
75歲時,爸爸已經無法安全駕駛,無奈之下,他讓我沒收了車鑰匙,從此失去了開車的自由。從那時起,爸爸煮水時會忘記關煤氣,走路變成碎步地快走,經常容易摔倒;想和人說話卻無法說出口, 晚上開始出現尿失禁。爸爸問我:「我怎麼會變成這樣?」
我知道,爸爸無法接受這巨大的變化。他不再是那個能為我遮風擋雨的大樹,這棵老樹已經老得快要倒下。他漸漸無法自主與自理,而我也不能像過往那樣自由自在地過日子,必須留在家中看顧爸爸。從此,我和爸爸一樣,失去了可貴的自由。
「爸爸,我很累,想到外地散散心。」有一次,我對爸爸說。「我和你一起去!」爸爸用關愛而天真的眼神看著我。當下,我的心裡感到既酸又甜,雖然爸爸已經失智,但他仍沒有失掉對孩子的愛。
縱使老樹不再堅實,但愛依舊深沉;即便失智,父愛也未曾減退。(攝影/蕭嘉明)
照顧失智老人的這條路很艱苦,我曾問自己:「你願意照顧爸爸到終老嗎?」我願意,但我也不願意失去自由。在一次又一次的內心糾結中,我依然選擇了陪伴爸爸終老。
到了失智後期,爸爸還是堅持每天碎步在家附近散步,於是傍晚陪他出門散步成了一項大工程,卻也是我的希望。當爸爸每走一步,我的希望就重新燃起,我希望這棵大樹繼續茁壯,不要倒下。然而,爸爸經常走到半路就沒了力氣,有時還需要鄰居載我們回家。
2022年末,這分希望在爸爸感染新冠病毒後破滅了。爸爸入院治療,醫院不允許家屬進入病房照顧,只能通過電話通訊。爸爸的身體已經虛弱到無法睜開眼睛,更不能說話,但他仍撐著衰弱的身體,在病毒消失後搭救護車回家。
「四道人生」是臨終關懷的重要部分,讓病患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感受到愛與溫暖,也給予彼此表達感謝與愛的機會。(攝影/許金福)
「爸爸,我們可以回家了!」我對爸爸說。他點了點頭,「嗯」了一聲,我知道,回家是他最大的心願!
回家後,爸爸無法進食,我和二姊堅守爸爸之前簽署的生前醫療遺願──一切順應自然,不插管。在爸爸自然往生的前兩週,家人和親友有機會和爸爸做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這是爸爸在彌留期間,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至今想起爸爸,心裡雖有失落與難過,但更多的是他留給我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七月吉祥月,是我們感念至親的時候,您是否也在此時想起了某位愛您的至親?讓我們一起在靜默中緬懷對方,以及你們曾經共享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