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璦禎(新竹)
媽媽的陽台上,有一株營養不良的紫藤,依附在同樣營養不良的芭樂樹上,養了許多年,卻從未開花。
媽媽生病那年,看護為了整理陽台,將紫藤的枝椏剪得光禿禿,並移走了芭樂樹,恢復陽台清爽光景。而只剩枯枝的紫藤,連同花盆一起被丟在牆角,任其自生自滅。
秋去冬來,冬去春又來,蜷縮在陽台一隅的紫藤竟然長出了嫩葉。(攝影/呂孟玲)
媽媽辭世後,我將臺北的盆栽搬回新竹繼續照顧。那盆只剩枯枝的紫藤,想了想,也一併帶回去,姑且養著吧。
秋去冬來,冬去春又來。這一天,蜷縮在陽台一隅的紫藤竟然長出了嫩葉,我欣喜若狂,沒想到只是順手澆澆水,竟然讓它有了生機。我趕緊將它移往陽光充足的欄杆邊,這次依附著欄杆,或許可以長得更好吧!
嫩葉爭氣地舒展、向上爬升,一片、二片、三片......細細的嫩莖緊緊抓住欄杆,再伸展、再爬升,真真是枝繁葉茂,一片綠意盎然。
靜思茶道課程中的悠閒品茗時光,讓人在繁忙日常中得以喘息。(攝影/陳賢利)
看著紫藤,想著媽媽。再過一個月,就「對年」了。雖說是「自然法則」,但對至親的思念,卻只能藉著外物連結——紫藤是,手語也是。
每周二的靜思茶道課,雖然只有短短兩小時,卻是在繁忙日常中得以喘息、悠閒享受品茗的珍貴時光。
這一天,「梅雪荷露兩三枝」課上,張秀美老師帶來了一些枯藤,讓同學們隨意捲起,放在透明的花器裡權充劍山,再將小雛菊、孔雀草、毛杜鵑插入枯藤的縫隙中,成為美麗的「茶花」。
生命的韌性總是讓人嘆為觀止。(攝影/蕭嘉明)
一周後,花謝了。清理殘花時,發現花器底端的藤枝竟然長出了細細的根。咦?這不是枯藤嗎?怎麼長出根來?
換過水的花器裡,「枯藤」在短短幾天內又長出了嫩葉與藤蔓,一路向前蔓延。哦!該改改名字了,它是「藤枝」,不是「枯藤」。
生命的韌性總是讓人嘆為觀止。上人說:「感恩逆境,因為逆境增上緣。」紫藤與枯藤就是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