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素蘭|初校.王智秀
慈濟醫療志工每天穿梭在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扮演著服務與溝通的橋樑。(攝影/卓冠伶)
做慈濟志工是我的日常,鄰居們都以為我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一天,孩子告訴我,家中的寵物「玉米貓」情況有些不對勁,因為擔心診所打烊,我匆匆趕回家,連志工服都來不及換下,便帶著牠去看醫生。
輪到我們看診時,我把貓放到診台上。醫生看了我一眼問道:「妳是慈濟志工嗎?」
「是的。」我答。
醫生板著臉,看著貓說:「老實告訴妳,我對慈濟的印象很不好!」
「對不起,是我們不周到。」我表面這樣和醫生說,但內心不禁嘀咕道:「再讓我碰到,我一定會跟你講慈濟。」
慈濟志工一分分單純的心意,匯聚成膚慰大地人心的暖流。(攝影/劉麗美)
終於,機會來了!
「玉米貓」再次就診時,診所裡没有其他客人,於是我開始向醫師介紹慈濟。
話題一開,足足說了半小時。等我說完,貓也處理好了。
此時,醫生和他的助理對我說:「師姊,妳今天說的,和我們之前聽到的完全不一樣,感謝妳的分享,我們好感動!」
此後,每次帶貓去這家獸醫診所,醫生都不收診察費,藥費也收得很便宜。但為了避免讓人對慈濟的觀感產生誤會(貪人便宜),我和先生不僅為醫生介紹客人,還會送東西以示感謝,建立了良善的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