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信心,所以安心──寫中醫病房護理師張瑋芬

0觀看次
A- A+

文.陳美羿(花蓮)

0403花蓮強震,花蓮慈院醫護人員冷靜引導患者疏散。(圖片來源/大愛新聞畫面截圖)

四月三日早上七點多,中醫病房張瑋芬護理師搭著電梯,到達慈院感恩樓九樓。

電梯門一開,突然一陣巨大的搖晃,把她甩了出去。

「我踉蹌了幾步,一旁等待健檢的民眾看見,跑過來把我拉住。」張瑋芬說:「第一時間,我還搞不清楚狀況,還以為是我低血糖造成頭暈。」

知道是地震後,張瑋芬趕緊跑去護理站。咦?空無一人?

「我嚇死了,人呢?」張瑋芬的心揪成一團,再環顧四周:「桌上的電腦全倒,物品散落一地......」

最駭人的是比人還高,身上布滿經絡和針灸穴位的「銅人」,居然從靠牆的位置,向前「走」了兩三公尺。

多位社工師穿梭各傷區,協助家屬尋找病人,引導住院病人、家屬進出。(圖片來源/花蓮慈院)

慌亂中,只見中醫師陳冠蓁從病房區走過來說:「我們去關懷病人,沒事!沒事!」

「那你們呢?」張瑋芬急著問。

羅尹筑副護理長也走過來說:「我們也很好......」但表情有點尷尬。

原來值大夜班,準備交班後回家的羅尹筑,大地震一來被震飛了出去,整個人「滑」過走道,差點撞到對面的牆壁,連護士帽也撞掉了。

「我小看了這次的地震......」羅尹筑哭笑不得。還好,有「驚」無「險」。

疏散到走廊,很多關心很溫暖

4月3日上午,花蓮近海發生規模7.2地震,多處大樓、房屋傾斜倒榻、毀損,花蓮慈濟醫院隨即啟動「大量傷患」機制。(圖片來源/花蓮慈院)

聽到醫院廣播:啟動「大量傷患」機制,呼叫大夜班下班的同仁到急診支援。

於是快速交班後,陳冠蓁帶著雷射針灸、羅尹筑帶著耳豆,雙雙前往急診幫忙。

張瑋芬趕到病房一看,病人和家屬,還有外籍傭人,統統疏散到走廊上。

第一時間統計人數,十間病房住了九床,病人加上家屬和外傭,總共二十三人。有的家屬住在飯店或民宿,還沒有趕過來。

「我們的病人多是臥床,沒有行動能力的。」張瑋芬說:「所以就把他們抱到輪椅上,萬一有危險,可以推著走。」

吳彬安副院長、王志鴻副院長、曾繁介副主任、邱聖豪主任陪同柴駿甫教授等一行人,實地了解合心樓外防震的滑動層變化。(圖片來源/花蓮慈院)

病人雖然有些看似無意識,但還是看得出來他們很緊張。來自高雄的陳先生表示,南部沒有什麼大地震,碰上這次七點二的地震,讓就醫的太太嚇壞了。

「我太太說:『我們回高雄去吧!』」陳先生笑著說:「我告訴她,慈濟醫院很堅固,耐震九級,不必擔心。」

「他們家的外傭來自印尼,她嚇得哭出來,背起背包準備逃命。」張瑋芬好笑地說:「還一直問我,下一次地震什麼時候會來?」

各地災情不斷傳出,在8點20分升級成中級大量傷患,超過200位醫療同仁收到訊息後,隨即趕往急診支援。(圖片來源/花蓮慈院)

來自香港的饒先生是肌肉萎縮症的病人,他形容大地震像是「飛機遇到亂流」,緊張也沒用,因為他根本動彈不得;而外傭則緊緊抓著床沿,嚇得半死。

住在飯店的饒爸爸已經穿好衣服,準備來醫院陪伴兒子。地震一來,他趕緊躲在桌子底下,當主震過去,即刻趕來醫院。

「香港很少地震,但是我在日本碰過大地震,所以知道怎麼避難。」饒爸爸說:「慈濟醫院很安全的,我們很放心。」

饒先生表示,很多醫生和主管都前來關心,讓他感覺很溫暖。

共度難關,我要勇敢

花蓮慈院應變訓練有素,醫護、志工、社工迅速組成急救網。(攝影/徐政裕)

不久,蘇芬蘭督導氣喘吁吁地爬樓梯上來。看到主管來了,張瑋芬感動又感恩,突然覺得有了依靠和力量。

何宗融副院長和主治醫師,也爬了九樓來探望病人。何副是慈濟中西合療的重要推手,許多重症病人都慕名而來。

「大家看到何副來了,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張瑋芬說:「大家都擠在走廊,許多人都只能『罰站』,地震稍停,所以就請回病房去。」

一切就緒,又發現一個大問題:沒水!

病人四小時要灌一次牛奶,尤其沒熱水怎麼辦?雖然總務及時請廠商送來庫存的礦泉水應急,但是怎麼把它加熱呢?

「有了!『啞巴媳婦』!」張瑋芬把礦泉水用陶瓷煎藥壺燒開,不一會兒,就有熱騰騰的熱水可以用了。

花蓮慈院醫護人員及志工,關懷因地震受傷鄉親並致贈慰問金。(攝影/徐政裕)

父母一直傳訊息,擔心女兒的安危,但張瑋芬哪有時間回?後來媽媽直接打到護理站來,知道平安,也就放心了。

「我以為我很勇敢,但實際上......」張瑋芬不好意思地說:「高雄的陳先生笑我,說我在量血壓和發藥的時候,手一直在發抖......我要真正的勇敢啊!」

大地震過去了,雖然餘震不斷,但是位處九樓的中醫病房已經恢復寧靜。大家都很安心,因為對慈濟醫院的建築,有絕大的信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