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
20170304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376集
諸聞法者發大乘心,
深知佛意為法募人,
持經弘道續延慧命,
表以繼志敬承聖意。
我們聽法要入心體會佛教法,然後化為己有,繼之發心立願,法必定要入心,學佛才「有法度」。學佛若欠缺將法吸收入心,也欠缺入心化為己用,我們學法要做什麼呢?學法就是希望心中有法,有法就要度人,這是自覺;既已自覺,還要再覺他人,佛法才能綿延傳續不息。這是我們聽法要用心的地方。
佛陀為法募人,一大事因緣,親自教授《法華經》給我們眾生,也期待眾生綿延不斷再傳承下去。佛陀在〈法師品〉有說,發大乘心抄寫經典,持經弘道,功德很大。其實,「功」就是大家用心去受持、體會,這就是功德。
早上聽到大家在持誦《無量義經》,就覺得幸好當初一念心,發現《無量義經》,起了這念歡喜心,希望和大家分享。但是,在五十多年前,要去哪裡請購《無量義經》呢?即便到現在,外面也很難得看到流通的《無量義經》。所以,雖然想和大家分享這部經,但坊間並未流通,必得自己來書寫。
那時候,第一版是刻鋼版沾墨油印的經文,讓大家讀誦。再來就是用毛筆寫,一字一字抄寫下來;現在,委員慈誠受證時,一定會得到這部經,小小本的,隨身帶著,隨時都可以拿出來讀誦。
我們誦經是為了了解佛的本懷,佛陀為暢本懷而講說《法華經》,我們應該「深知佛意,為法募人」。佛陀已經為法募人,希望人人將法傳下去。兩千多年前,因為有「持經弘道,延續慧命」,佛所說的法才能夠延續到現在。
所以,抄寫經典真是功德無量,我們要繼承師志。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人間的大導師,是「四生慈父」,我們要繼承父業,也要繼承師志,因此,我們「敬承聖意」。
「我們大家願意發心立願,佛滅度之後,我們一定來來回回在十方世界,佛陀所關心的地方,我們都會去宣揚教法,使令一切眾生好好修行,書寫此經。」
因為《無量義經》中的「靜寂清澄」啟動我的心,我對這部經很契合,成為慈濟的法髓。「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段經文銘刻在我的心版,同時刻在鋼板,與大家分享。
「靜思法脈」就這樣傳承下來了,現在正式傳法,就是靜思法脈。若不是「書寫此經,受持」,依照這部經法,身體力行受持,今天又怎有慈濟宗門呢?所以受持,我們要自持,也教人持。
(整理/釋德清、明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