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20170206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352集
雖則泯十界相,不妨十界宛然,
以不思議妙智,遍照十方宛然;
明法甚深微妙,身心清淨圓滿,
因核果海,果徹因源罪福不失。
十法界的眾生皆有佛性,只是「六凡」眾生煩惱重重,污染還是無法去除;但是也有發大心、立大願,願意在「六道四生」中去廣度眾生。龍女即在「六凡」中,也是畜生道之一。智積菩薩所見,哪裡是修行的道器呢?他請文殊菩薩為之釋疑,要再說清楚。
還未等文殊菩薩回答,龍女從海龍宮乘寶蓮花,瞬間出現在靈山會上,向佛禮拜,用偈文讚歎釋迦佛應該很清楚「罪福相」,意即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只是我們眾生懵懂,無始以來,不斷造作無明煩惱。
釋迦佛已「泯十界相」。「泯」就是滅了,泯滅,沒有十界的形相;因為自覺悟的那一刻起,十界就已經平等了,所以他了解罪福相。十界中的「六凡」,即便是畜生界也有很聰明、很有智慧的。
「不妨十界宛然」。「十界」中的畜生道也有修菩薩行的,人人看得到的,就是「宛然」。儘管智慧超越了「十界」,卻還在「六道」中。
「以不思議妙智,遍照十方宛然」,佛陀尊重這些畜生類,一概列入能夠成佛,即便十惡不赦、墮落地獄,同樣也能夠成佛,這已經超越不思議的妙智了。
「明法甚深微妙,身心清淨圓滿」。龍女對道理已經很透徹、很明瞭了,她所了解的佛法,是甚深微妙的道理。雖然在畜生道,她也是在修行啊!
「因核果海,果徹因源,罪福不失」,一生當中,若願意造福人群,雖然一生不長,我們也能播下很多善的因,而得無限的果報,此即「因核果海」。
龍女,她的過去生,或許一直都在「九界」、「六道」、「四生」中來來回回。雖然今生在海龍宮為龍王女,但是,過去就是「因」,也是這樣走過來。釋迦佛也是累生累世,塵點劫來不斷累積,這也是「因核果海」。
倘若我們一輩子所造作的罪業,可能要好幾世來報,因為累世不斷造作無明,罪業一直延續下去。我們若有那念心造福,記憶著,來生來世還是求妙法,一樣不離人群度眾生,還是累積下來,所以「罪福不失」。
「又聞修證已得成佛道度眾生」。龍女已經了解了,也不斷在付出,也已聽聞不少成佛之道,也同樣入人群度眾生。「引佛證見覺性」,佛已經證見人人本具真如覺性。「至菩提以消智積菩薩之疑」,所以龍女來到佛的面前,請佛見證龍女已經聽很多法,也已經入人群度眾生,以此消除智積菩薩的疑問。
龍女自述:「我闡大乘法,常時演說妙法。」她聽聞佛法,入心了解,同樣也是入人群演說大乘妙法度眾生。「即往南方成佛」,未來她的因緣就是在南方成佛。這段文,佛陀要讓智積菩薩了解,也要讓我們了解,不要在眾生的形態上起分別相,要泯滅十界相,智慧要真正超越。
(整理/釋德清、明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