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115廣利眾生善業隨
Creating More Blessings for Living Beings in the World
長情大愛菩薩道
勤耕福田去無明
了知因緣見佛性
廣利眾生善業隨
每一年歲末祝福的這個時候,師父和精舍常住師父發給福慧紅包,虔誠地為大家祝福。因為我們都走在慈濟的菩薩道上,所結下的是長情大愛,年復一年,年年如此的這一分「菩薩情」,是生生世世相接續的。
生生世世種好因,人間菩薩續前緣
佛陀講經,無論是《彌陀經》、《法華經》等,每一部經裡都不能缺少菩薩;正因為有了菩薩,佛陀才有經可說。
什麼是「菩薩」?歡喜付出的人就可以稱為菩薩。而什麼叫做「菩薩道」?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講經說法,所傳授的就是菩薩法,也就是今日所說的「人間佛教」。菩薩法不能讓它失傳,慈濟延續佛法的精神,所走的就是人間菩薩道。
面對天下苦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平日點滴匯聚愛心,將力量集合起來幫助別人,這也是五十多年來,慈濟一直在做的事。從一開始的「竹筒歲月」,也就是三十位家庭主婦與三十支竹筒,每人每天日存五毛錢,慈善志業就這樣推動起來,如今成為慈濟發展的歷史。
昨天發生的事就是今天的歷史,昨天雖然過去了,但是只要做了好事,對人間起了一分良善的作用,這就是生命的價值。也因此,師父一直強調「盤點人生」——乘著現在記憶尚存,我們可以回憶這輩子做過多少好事?讓它清清楚楚地留在我們的意識裡。
凡夫都有貪、癡、瞋的煩惱無明,佛陀教育我們運用佛法去除習性和雜念。「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就是我們所造作的善業、惡業,如果過去世種下了惡因、惡緣,也會在來生繼續接受果報。假如我們過去世造了好因,這一世就會有好緣、好果。譬如在慈濟團體,善人共聚一堂,彼此有因緣一同為人間造福,這就是人間菩薩。
翻轉貧窮知識力,造福人間共善行
人人皆有佛性,以佛法來說,貧富是平等的,只是過去生造作的不同,才會得到不同的果報。過去世造了福緣,這一世誕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天生帶福而來,即使出身貧窮,這個家庭的環境也會因為他的出生而慢慢改善,並且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這無非就是因緣。
人生即使一時遭遇貧窮,也有機會翻轉成富。慈濟的國際慈善在許多國家進行援助,我們發心立願幫助窮人翻轉貧窮,所憑藉的方法就是盡量幫助貧童就學。教育是人生的希望,而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在貧窮國家助學,目的是讓年輕的下一代具備知識力,將來的社會也才能獲得建設的機會。
一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菩薩用心用愛來付出,同時也為自己造福。期待大家不為求功德,而是以虔誠的心來付出,為天下的苦難善盡一分心力,也為自己種下好因緣,以及將來良善的果報。
苦難的人間需要人人付出點滴的愛心,師父分享「造福業、得福報」的簡單道理,就是希望大家懂得惜福、造福,用心用愛去付出,真正地造福人間。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