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戒近道擔米籮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113念戒近道擔米籮
Passing On Wholesome Values to Younger Generations

昔日青年已成就
立志願行擔米籮
童稚純真心近道
念戒啟愛善萌芽

每年歲末祝福新發意授證,既讓我感動也最感恩的是看見年輕人願意出來承擔。他們當中有人於在學期間加入慈濟大專青年,這群孩子長大也成熟了,重要的是那一分助人的心沒有變!

青年志工續傳承,肩挑米籮見希望

在完成志工培訓之後,他們一起來跟我說:「請師父放心,天下的米籮,我們會一起來擔。」剛受證的年輕人也開始準備要挑起天下米籮了!志工團體後繼有人,讓我感到很放心。

還有比這群年輕志工更小的「小菩薩」們,我在他們身上都看見了「希望」!在新竹靜思堂的那一場歲末祝福,一群個兒小小的小孩子,他們也和大人一樣入經藏縯繹《無量義經》。其中有念幼兒園的小孩,手語動作和肢體語言經過訓練之後,沒想到竟然能做到和大人一樣整齊,真的好可愛!

當他們表演結束走下舞臺,正好我走到廊道,那群孩子也和大人一樣整齊列隊,送給我一張大卡片,上面貼有許多小星星。他們圍繞著我,念出卡片上的文字,向我解說將送我的這條「星星」項鍊,最大的一顆星星是我,大星星代表老菩薩,其次是中青菩薩,小星星則是小菩薩。所有的人都圈在一起,也都在慈濟小行星裡面。

小菩薩們的這一番心意很令我感動!我們不能小看孩童。大人的言行舉止,他們其實都看在眼裡,而且也會模仿;因此在孩子面前,為人父母和師長要盡量避免出現不當的語言或形態。

我常說大人是小孩子的「模」(範),小孩子本來應該活活潑潑地,父母也需要以智慧教導,並且謹慎言行、以身作則,不過教育方式也不能硬邦邦,這樣他們才會有童年時期應有的樣子。

福中見苦心相比,少欲知足做善行

年輕一代的志工受證,也代表足以承擔社會教育的功能了。過去在慈濟大專青年社團中歷練,如今有的人在教育界身為教師或教授,都有能力將自己所感受到的慈濟人文用來啟發下一代,傳授給比自己更年輕與年少的人。

我們知道在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人營養不良,超過八億人口遭受飢餓,而且飢餓人口連續三年創下新高。我常跟臺南慈中與花蓮慈大附中的校長和老師們提起,為了教育學生見苦知福,最好中午用餐前播放五分鐘影片,讓學生知道在某些貧窮國家,那些孩童無助地坐在地上沒有飯吃,或者只能獲取少量食物,甚至在破爛堆中抓食,雙手總是髒兮兮地,那些畫面教人看了實在不忍!

透過真實影片讓我們的學生在用餐前感受一下苦難孩童的生活,也許就能將心比心,珍惜眼前的幸福,懂得節制欲望,降低不必要的奢求。

我還要叮嚀大家在飲食只要八分飽,保留兩分用來助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適量地少吃一點應該都能做到,而縮小欲望卻能創造許多不可思議的善行。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努力做到,並且教育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惜福、造福,在一念之間懂得如何取捨。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