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1222和氣同道精進行
Walking the Tzu Chi Path Diligently
克難弘法不畏苦
種因得果善萌芽
緬甸存米能利生
和氣同道精進行
還記得師父初來桃園時,境內幾個鄉鎮,有的在山上的山上,也有的在偏遠鄉下的鄉下;儘管環境克難,但是人很誠意,大家不惜辛苦,真誠入人群,為苦難眾生付出,並且撒播種子,勇往精進的心沒有停歇,慈濟志業也因此扛了起來。
慈濟在桃園的第一顆種子,是從很早、很早就開始,當時人不多,說不定就是在師父走訪全臺舉辦「幸福人生講座」時所種下的種子,並且從那時開始發心投入到現在,而後,在地的委員、慈誠開始慢慢成熟......
靜泓跟美玉,她們從年紀都還很輕的時候就很虔誠,求法的心很精進,不惜遠道而來精舍打佛七,將法深深印入八識田中,並且將整個家庭都帶了出來;如今,看到他們家庭同道同志願,我實在很感恩。
這次出門行腳,其實很拖命,不過卻很有價值。看到大家認真做慈濟,又真實見證各位的發心,師父想告訴大家:不是只有榮董能夠發大心,《無量義經》中說,從一種子而生無量,每一顆種子都是很重要的。
相信自己,做慈濟永不後悔
師父常常說,「八分飽,二分救人」,很感恩在「竹筒歲月」的克難年代,苦難人願意響應師父的呼籲,即使節省自己的飯食,也要「日存五毛錢」做慈濟。
又如緬甸納吉斯風災過後,慈濟展開救濟,幾年後他們的生活漸漸改善,能夠自己蓋房子,又擁有良田;看他們災後起家,看他們生活進步,再看他們慈善鋪路,帶動出八萬多人次的米撲滿會員......
雖然他們依舊不富有,卻從需要人家幫助,到自己有田種、有米吃,能夠自力更生,再進一步到「八分飽,兩分助人」——每餐從要煮的米中抓一把出來助人,積少成多,至今已經累積出八萬多把的米,能夠救濟四千多戶。
慈濟從臺灣起步到天下,成功輔導不少「手心向下」到「手心向上」的案例,類似這樣的故事,只要一「點」慈濟網站或大愛臺,就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期待大家多多分享慈濟人、慈濟行,這才是真正弘法利生。
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無不是因,無不是因緣種子;一念心,不論什麼時候開始,就是將「因」種在心中,將「種」一直延續下去。
師父覺得自己很有福,慈濟人真正是用生命做慈濟,絕對都是很謹慎、很認真,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很價值也很有福。
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想想,我們已經投入慈濟數十年,你們可以自己做見證,慈濟是如何做?如何感受?如何與人分享、鼓勵?
師父曾經告訴大家,做慈濟永遠不會讓你們後悔。這麼長的時間過去,我們所做的都對,對的方向就要繼續。
大家要向自己說,慈濟這個大團體沒有我不行,不能少我一個,所以我們要盡心力;只要我們一念心精進,付出分毫力量,對人間就能產生很大的幫助。
(整理/洪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