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20160923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284集
依智度論佛為人中之師子,
佛所坐處或地皆名師子座。
又坐此座說無為師子吼法,
是故諸佛座處亦名師子座。
八萬塵勞,修心持戒之士,
若不澈見,總屬門外止宿;
實相之境為法身所依處。
在大乘論部之一的《大智度論》,以佛譬喻作人中師子,也就是眾生的導師。佛的座位,不論是坐椅子,或者席地而坐,凡是佛坐下來要講法的地方,都叫做「師子座」,表示很尊貴的座位。
「又坐此座說無為師子吼法」,只要佛陀坐下來,他所說的法,就像師子吼一樣。森林中的獅子一咆哮,整片大地似乎都會震動,譬喻佛所說法能震撼人心、感動人心的意思。
無為法,無為就是真理。佛陀常常說天地萬物的真理,看不到,但是我們感覺得到,無形、無蹤、無相;不管是對的,或者不對,佛陀為我們分析得很清楚。天地宇宙間所有大自然的道理都包括在內,叫做無為。無為就是萬法,天地一切萬法,從師子吼出來,意即諸法從佛口出,法音入心來。
有佛的教法為我們引導,就教而接受,入這個法中去探討人間的道理,就有道而正焉。按照這個道的規律去探討,過去的錯誤要去除;是實在的真理,我們應該做的,就要向前精進去身體力行,此即就有道而正焉。
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這就是智慧。按照正確的道理,我們虔誠精進向前,這是佛就此座所說的法,「是故諸佛座處亦名師子座」。
師子說法,就是人間導師為我們說法。法是從佛口出,我們從佛口接受他的聲音,入我們的耳根來;聽進去了,我們身體力行,知道要持戒。戒能防非止惡,過去有錯誤的,就不要再犯。我們要去除煩惱就一定要持戒,持戒一定要修心,知錯能改,改過就不要再犯了,才是真正修行者。
「若不澈見,總屬門外止宿」。我們若無法真正透徹見道,無心接受佛的教法,永遠都在門外,無法入佛門來。「總屬門外止宿」,人是在修行門中,卻是心在門外,沒有身心入佛門,就在門外止宿。
「實相之境為法身所依處」。實相就是真理,這個境界就是法身所依的地方。道理在人群中見效用,見出這個道理對人群有實用、有幫助,這叫做實相。無形的真理,落實在多人的身上去付出,承擔起這個責任,合力完成殊勝的任務,就是「實相之境」。
我們要用心體會佛法。人群中有很多法,信手拈來就能夠使用,我們要用心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是真實相,無處不是真實第一義諦。俗諦、真諦,無不都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達道理。
(整理/釋德清、明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