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1102感同身受予安穩
In Giving, We Receive
聞聲救苦千處現
慈悲勇猛不畏難
感同身受予安穩
見證菩薩在人間
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是要教菩薩法。「菩薩」,並不是指佛堂裡的佛像,在我面前的各位,哪裡有苦難就往哪裡去,不管是親眼所見或是有人將個案提報給慈濟,大家立刻動員。
從巷子走到無底巷,從馬路走到盡頭發現前面沒有路了,到底需要幫助的人在哪裡?志工們用心地尋尋覓覓,毫不放棄任何需要幫助的人,無論如何要將他們找到並給予幫助。
像這樣地「聞聲救苦」,就是一尊尊的「菩薩」!
慈悲與勇猛,以恭敬心行菩薩道
佛陀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都早已成佛,因為不捨眾生,才以菩薩身再來人間救度苦難。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與我們最有緣,而我們也向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向地藏王菩薩學習「勇猛」,慈濟的菩薩道就是學習菩薩精神,結合眾人的力量去幫助苦難。
看看慈濟志工在各地結合慈善志業開展輔具平臺,二手輔具都是回收來的,志工們將髒汙的洗淨,將損壞的加以修繕,經過整理之後便能發揮物命再利用。走路步態不穩的老人家,或有需要輪椅代步的病人,志工到居家為他們加裝扶手或送去輪椅,幫助年長者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
此外,無力打掃居家環境的年長者,志工總動員為他們做洗刷。從南到北,無論是已經受證委員、慈誠隊員的「藍天白雲」志工,或還在見習培訓的「灰衣藍褲」社區志工,大家忙進忙出地,關懷長者的那一分恭敬心,就像對待師父一樣,毫無分別。我真的很感恩大家的付出。
人間好修行,見證菩薩不忍眾生
佛陀將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比喻為一個大宅院,有情眾生在這裡生死輪迴。欲界是「五趣」雜處之地,有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後面三者則屬於「三惡道」,苦不堪言也難以修行。天人的境界雖然是在享福,可是等到福報享盡了,因為還有「業」未消,因此還是會再墮落。
人世間雖然有苦有樂、有貧也有富,有人生活幸福,也有人身在苦難;有人富貴,也有人生活貧困;有人健康,但也有人常在病痛中。每個人的遭遇雖然不同,然而佛法告訴我們在人間才容易修行。
人間既有菩薩,也有佛道可以修行,人人都有機會達到與佛同等的覺悟,也就是成佛。但在這之前,一定要先經過菩薩道。
菩薩不忍眾生受苦難,因而甘願為人付出;只要看見眾生能得救,菩薩便感到快樂。看到輔具團隊幫助病老者改善生活起居的不方便,讓他們過得更健康快樂,眾生快樂,志工最是歡喜。師父光是聽見大家的分享便能感同身受,同時見證了「人間菩薩」。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