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80集 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八月十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佛慈降一乘教
而分別說三乘
欲示眾生
佛之知見
故出現於世

佛陀成佛後,要向眾生說一乘教法,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回歸如來本性的妙法。只因眾生根機鈍劣,不堪接受這非常深妙的一乘教法,佛陀不得不將法稍「降」下來,「分別說三乘」,隨眾生根機說教,說一切眾生都能接受的法。

◎佛之知見,示眾生回歸清淨本性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佛與眾生知見本來平等,佛要用如此簡單的法讓人人回歸本性;不過,凡夫仍是難以透徹。雖然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是每個人體會的境界都不相同。就如每天走出書房到主堂,天空的顏色,每一分秒都在變動;主堂是人間有為法建築起來,,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分秒都在變動,只是我們不覺知而已。

就如我們這副身體,從出生、長大一直到老,每一秒鐘都在新陳代謝,也就是不斷地在生滅。若思及此,就能瞭解佛陀所說的「無常」,時刻都在生滅變化,這就是「無常」的真理。

天地宇宙萬物,從粗至細全都在這「無常」中,只是渺小的人生要如何瞭解浩瀚無窮的宇宙呢?以至「無常計常」。佛陀不得不稍微降低標準,用權巧方便的道理讓人人知道,微小如花、草,是怎麼從一顆種子,何種因緣會合,而長出什麼樣的形象來。

佛陀又慈示我們,人人本具清淨的佛性,為何眾生會如此癡迷、無明?於是,佛陀說因緣果報,闡述「十二因緣」,從一念無明開始,生出貪、瞋、癡三種微細的煩惱,鋪陳出人生極其複雜的人、事、物。佛陀不得不放下一乘真理,隨眾生根機說法,好讓一般人都能歡喜納受。

這一乘的真如本性,人人如何才能瞭解?無法瞭解。佛陀不得不散開來說「三乘法」,展「示」佛的知見予大眾瞭解。其實,佛的知見就是為了讓眾生回歸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

◎凡夫不解,佛不得不降一說三

佛陀用種種方法教導,眾生仍無法理解,不得不降一乘法,說三乘──小乘、中乘、大乘的道理,以教育眾生。

「譬喻言辭,演說諸法」,但眾生對法難解、難思量,佛陀雖很無奈,仍然耐著本性,慈悲為眾生開解,希望人人都能回歸諸佛的知見。「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如若我們仍停滯於凡夫的境界,依舊無法去思量、瞭解佛所說法。就如天空的顏色,我們只看到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一樣,這是凡夫肉眼短視的天空。其實,天空距離地球有幾億萬里之遙,凡夫如此短視,怎能體會宇宙天體的道理?

除非我們與佛陀一樣覺悟,與宇宙萬物的真理合為一體。若如此,是色非色,即是真色。因為我們仍停滯於凡夫的境界,要用凡夫的智慧去思量一乘真理,如同緣木求魚。唯有回歸如來本性,於宇宙萬物的真理,自能不解而知。

經云:「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諸佛出現於世,皆為開示一切眾生本有實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見。
捨此則非如來出世本懷。
又云:「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出世本意。」

「世尊」,意即佛具萬德,乃是世間之至尊者。
佛出生人間,一大事因緣,為開示悟入此佛知見也。
「開佛知見」,謂佛為使令眾生了知照見諸法實相,佛之法性智慧;故云:開眾生佛之知見。
如是懈怠、不敬信、增上慢人,不堪受教、不能知解。
「使得清淨」,即離諸惡行之過失,斷諸煩惱之垢染,是謂清淨。
即障盡解脫,離垢清淨。

佛陀又重敘,啟示舍利弗,「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要讓仍留在法華會上的人明瞭,諸佛出現於世,到底目的何在?

◎眾生本具真如,咸得覺悟離無明

「皆為開示一切眾生本有實相」,佛陀的慈悲,不棄不捨眾生,生生世世不斷出現在人間,只為了開示芸芸眾生。佛用種種不同的身態、心態;或用男女、老幼,不同的身體形態來引導眾生;或用種種說法,應眾生根機開示。這是佛陀生生世世倒駕慈航來到娑婆的因緣,故我們尊稱釋迦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若在欲念很重的凡夫界,佛陀用他的身態、心態,殷殷引導眾人。或在色界,雖然此界眾生無有欲心,佛陀仍用世間種種有形、有相來開示。或在無色界,此界眾生已超越物質,離開了有色、有形的境界,佛陀就用意境、思想來開示。欲界、色界、無色界,無不蘊含它的道理在。何況欲界的芸芸眾生,佛陀用種種方式要為我們說法,就是為了要開示一切眾生本有實相。

人人本具如來佛性,一切究竟的真理,一乘實相,這是佛陀要來告訴我們的。希望人人「咸得悟入」,人人都能夠覺悟,入佛的知見;「咸得悟入」,即放下眾生淺薄的知見,離開無明迷茫,用心再去深入瞭解,並身體力行。「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若不去身體力行菩薩道,又怎能瞭解菩薩道的境界?在慈濟團體,你若不肯展開雙手,用憐憫心去膚慰苦難人,又怎能體會那分發自至誠無分別的心?

◎身體力行,方能悟入佛知見

當眾生在最無依無靠的時候,我們展開雙手去擁抱他,身體如此靠近,感覺到彼此的溫度;就在我們用愛去膚慰、疼惜他時,方能瞭解:原來人與人間是如此的親近,原來我們在疼惜苦難人的剎那,心中是那麼地溫柔、慈悲。當此時刻,只希望能拔除他的苦難,也才能真正體會佛心、菩薩心。否則,只說行菩薩道,道理好像很崇高,但缺少實際的身體力行,再崇高的道理也與自己無關;一定要去體會、行動,才能稱作悟入佛的知見。

佛陀不忍眾生如此顛倒、造業,輾轉複製,業力使世間災禍愈來愈頻繁。佛陀希望能用慈心、悲懷教導眾生悟入佛的知見。人人若能悟入佛的境界、遠離諸苦,這種境界不就是和平美好的人生、很清淨的境界?

如來出現人間的本懷,無非是為一大事,就是要「開示」眾生,能夠「悟入」佛的知見。「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眾生絕對有機會能夠接受佛陀教化,因為人人本具佛性,這是因的種子。「佛乘機而應」,佛隨著眾生根機,感應於人間,故名為緣。這正是佛陀出世的本意。

眾生若無因緣,佛也不能度;眾生與佛有緣,所以佛陀出現人間。「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佛陀欲令一切眾生開佛的知見,使人人能夠清淨,因此出現在人間。當你一心只想為苦難眾生拔除苦難,那念付出無所求的心,就是最清淨的心。

佛法浩瀚無邊際,我們若不用心,就常常不知又不覺,我們的生命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分秒消逝,煩惱隨著時間增長,我們的人生就會不斷地複製業力。所以我們應該把握時間,精進增長慧命,若懈怠放逸就會增生煩惱。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