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孔聖道德風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927傳承孔聖道德風
Gratitude: The Core Value of Education

傳承孔聖道德風
作育英才勤耕耘
謙恭好學身示教
感恩深植化人心

教師節慶祝活動在各地展開,師父真的也要向教師們致敬、道感恩!

教師節要溯源到古代聖哲孔子對於人間的教育,儒家教導仁、義、智、信,遵循倫常、守禮節,行為舉止有禮有節,才能讓生活如規如矩,這是很珍貴的價值觀。

生活日用得不易,好因好緣好有福

最近我時常說要好好地盤點生命的價值,時間是那樣地消逝無蹤,而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讓時間快速溜過,徒留空白!其實只要明白時間的可貴,就會充分把握、盡情揮灑,這樣的人生會很飽滿,內心也會感到充實而富足。

就像種稻,看啊!在這樣的空間裡,農人經過整地,翻鬆土地之後進行灌溉,然後在鬆軟的田地裡播下秧苗。稻種育成的秧苗綠意盎然,農民一撮一撮地插著秧,風和日麗,有陽光也有水分,大地平平安安。外在因緣還包括動用人力施作,農民知道方法,也把握正確的時機播種,運作得恰到好處,這就叫做好因、好緣。

農夫雖然是付出體力,可是何時該插秧、施肥,都跟節氣有關,其中可是很大的學問!必須知道天時和節氣的交替。還有,他們彎腰插秧也割稻曬穀,每天接受日曬雨淋很是辛苦。看看,從割下的稻穀到曬穀、脫殼,再變成飯桌上的白米飯,這要經過多少的心血啊!

端起眼前這一碗飯,聞到了飯香味,要知道來處不易,應該心懷感恩。日常生活所需都仰賴士、農、工、商,想想,不只吃飯穿衣,走路也需要平穩的道路才能安心踏步,住房也要能夠遮風蔽雨。我們能夠平安舒服地過生活,在在都需要感恩、時時感恩。

不請之師在身邊,感恩教育化人心

我們要重視「感恩」的教育,老師教導學生,要讓他們學會知恩,讓他們學會感念父母恩、感念師長恩,還要感念眾生恩,人人懷抱著凡事感恩的心,也知道感恩的對象,這就是教育成功!

即使是孔老夫子那麼學問淵博的人,他也說:「子入太廟,每事問。」也就是當他走進祭祀的太廟,還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他不恥下問,而不會自認懂得很多了,其實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孔子既博學,他好學的精神值得人人學習。因為好學,他每每放下身段,不懂的事就去請教他人,其實我也時常自省,是否也有孔子這樣每事必問的精神,因為我不懂的事情還很多。

話雖如此,我很感恩自己不用出門去請教人家,光是每天在精舍連線就能聽到許多天下事。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他們告訴我各自經歷的人生經驗,以及參與慈濟事的心得,我光是坐在這裡就能見聞來自十方的消息。原本我不了解的,在聽聞之後便能心開意解,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教育。所以,彼此都是對方的老師啊!

適逢教師節,期待各位老師們以身教、言教提升道德觀念,藉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這才是真正精實的教育。同時我也期待我們的教育、慈善、醫療與人文志業,大家都能朝這個方向去做。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