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921少欲知足明真理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y Cherishing Our Resources
危機浮現當覺醒
清淨造業無漏失
少欲知足明真理
歡喜付出無所求
大地平安,人則平安。為什麼自然災難頻傳?
看看在美國,颶風造成強降雨,引發了山洪暴發和土石流。那一大片土地原本種樹,可以用來保持水土,可是人類為了建設而必須砍樹;為了交通便利,一直開闢道路,道路開通了,就會有很多車輛開往山上。建築開發加上人車進出的輾壓,嚴重傷害了山體,不只美麗的森林受到破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加重環境汙染。
自然災害的起源,其實是人為因素釀成的災難!
汙染有份,清淨大地人人有責
我們的志工在各地帶動淨山、淨海,年輕人也一起來撿拾垃圾做資源回收。師父期待人人轉識成智,在心靈上做到少欲知足,《心經》告訴我們:「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我們也可以用這句話來檢視自己的行為,有沒有錯誤的觀念?是否為了利己而損人害物?若是無心做錯了,就要趕快懺悔。
請把握人生正確的目標,生活上不要只顧著消費、享受,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大地和資源,甚至透過回收再利用,珍惜物命。別以為大量的垃圾只要被掩埋了就會消失,想一想,我們還剩下多少土地可以用來掩埋垃圾呢?就算是利用焚燒也會造成空氣汙染,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物資製造的過程也會排放汙水,很多的廢水都存在毒性,無論是我們所使用的土地或是水源,都不斷在累積化學毒素的汙染;加上空中的氣體汙染,我們每人每天不斷地吸入多少自己所製造出來的有害物質呢?所以我們人人應該為此懺悔,並且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淨化心靈,減少物欲珍惜資源
我一直提醒大家惜福愛物,延長物命可以減少消費與浪費,所產生的垃圾自然會減量。我們的環保菩薩們都很甘願伸出一雙雙手去處理「垃圾」,並且讓它們回歸成「資源」,這種甘願付出的行為,我稱他們是「菩薩」。
許多人我行我素,說什麼「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人其實是傲慢,不知不覺在造惡業。哪怕是懂得布施做好事的人,只要心態上沒有調整過來,依然「有漏」——也就是一邊在做好事,一邊卻像口袋裡有破洞,「福德」也漏失了!
在生活中,只要多一個人的心靈能夠真正地淨化,就能減少一分的汙染。請不要說「反正不差我一個」,因為「自造福田,自得福緣」,佛法也告訴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希望人人認同此理,從口欲開始淨化。
五穀雜糧已經足以滿足我們飲食健康的需要,不需要吃動物的肉,只要觀念上稍微改變一下,生活還是可以輕安自在,可是對於整個地球的環境卻是莫大的幫助!
我們的環保菩薩一向甘願付出,即使再辛苦也懷抱著利益他人的心,這是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累積好的種子。好的行為若能養成習慣,這個業識種下的自然是善種,可以帶到來生。
生命有限,有形的物質都是萬般帶不去,只有無形的業力緊跟著我們,如影隨形。所以,請各位好好感受這個道理,並且在生活上盡量節約能源,力行資源回收再利用,以減少汙染。
看看我們的環保菩薩們為了做資源回收,不計推車、爬坡的辛勞;為了愛護大地,不計時間和體力,甚至自掏腰包廣結善緣,甘願付出無所求。這是名副其實的覺有情「菩薩」,師父很敬愛我們的環保菩薩,也很感恩他們。
總而言之,我們彼此之間要相互呼籲和勉勵,在菩薩道上互相邀約同行,唯有人間菩薩多一點,才有辦法淨化人間、保護大地。期待人人「聞法」一定要「入心」,好的方法就叫做「真理」;不但要好好地吸收,更要身體力行,這才是真正走在菩薩道上。
請大家珍惜時間而不要浪費,唯有付出才能有所得,造福人間才能增長智慧。虔誠地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感恩!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