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佛慧命惜因緣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918續佛慧命惜因緣
Continuing the Wisdom-Life of the Buddha

緣苦眾生菩薩現
與時競爭恆初心
見證歷史步精進
續佛慧命惜因緣

從大愛新聞看到世界各地所遭受貧窮與苦難,「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已經看見人生的無常、苦空,佛經裡所講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以及「生、住、異、滅」的道理很深奧,但是如何運用佛法救世呢?其實並不容易。

用慈悲的足跡修菩薩道

時間不斷地過去,時代也在不斷地變遷,儘管人的生命趕不上時間,但是師父天天在跟時間賽跑,希望為善競爭,「發心」尤其重要。

回首來時路,想想二十多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眼見臺灣發生那麼重大的災難,師父便提起那一念心。一念發心只在瞬間,卻開始篤定方向,從臺中到南投、埔里等重災區,重建工作集合了多少人的愛心啊!

那時我就說:「哪怕是一塊磚,都是千秋萬世!一塊磚、一包水泥,都是我們永恆的愛。」現在看來,真的是永恆的愛啊!如今我還在,而當年陪同一起走過賑災之路的志工們也在,大家乘現在回顧歷史,期待世世代代的人都不要忘記災難帶來的啟示。

感恩在大地震過後,雖然是那麼重大的災難,卻湧出無數量的志工菩薩!真的如《法華經》所說,菩薩從地湧出或從天而降,來自各地的志工投入救災的工作,這也相當於一部現代的《法華經》。

《法華經》所講的就是「菩薩道」,拜現代科技、交通和環境條件之賜,這條菩薩道可以普及到國際。譬如慈濟志工在尼泊爾的慈善關懷,是由距離當地最近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志工,一群菩薩發心去開這條菩薩道。他們從腳底下開始,合和互協、步步精進向前,不但創造了個人的生命史,也締造慈濟志業的國際慈善史。

以佛法回饋佛陀的故鄉

發心需要喜捨,才能放得下。真的很感恩大家的這一分發心,感覺彼此的「慧命」很貼近。期待各位繼續多用心,還要起步向前走,走入慈濟是人生的福,可以為人間造福,不只創造歷史、增長智慧,更讓生命具有永恆的價值。這也是傳承慈濟的法脈,但願慈濟的四大志業因為有各位菩薩的真誠之愛,日益鞏固。

最初,只要有五百人發心參與慈善志業,就等於擁有「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來護持慈濟;而今志工人數這麼多,師父宛如有超過萬手萬眼的志工菩薩,在普天之下以慈眼視眾生,聞聲救苦並伸出援手。

看看志工在尼泊爾所做的慈善工作,那裡的人民真的相當苦,從志工拍回來的畫面,我也像是跟隨他們的腳步去訪視。很感恩在那裡已經有許多志工,包括企業家和醫師的發心,希望結合各國慈濟志工的力量,一同回饋佛陀的故鄉。

我們要具足信心,承接佛陀二千五百年前教導的精神理念,並將菩薩道鋪得更寬廣而開闊,這都是我們很有福,能延續佛陀的慧命。很感恩新、馬兩地的志工代替師父走到那裡,並且發心付出力量。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時間總是無聲無息地分秒過去,因此我經常不斷地呼籲大家把握時間、發揮良能,不只要啟發愛心,更要盡心盡力造福人間。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