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誠濟眾生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917一念至誠濟眾生
Dedicating Our Lives to Benefiting Humanity

竹筒歲月共成就
一念至誠濟眾生
淨化人心葷轉素
行善積德續好緣

慈濟當年從三十位婦女開始,每天從買菜錢裡拿出五毛錢放進撲滿,「竹筒歲月」在茫茫人間,不但布結出層層的菩薩網,讓我們從慈善做起,看見孤老無依,有病卻乏人照顧的貧病者;讓師父在慈善志業之後,緊接著想到一定要建醫院,以解決貧病的問題。建了醫院,師父才發覺需要培育人才,因此創辦教育志業。

發心奉獻,為團體建立誠信

師父這輩子始終沒有後悔,開創慈濟志業與這麼多人結下許多的好緣,大家有緣投入慈濟,直到現在,全球志工人數已經多到難以計數。最近我常想,慈濟從無到有,早期的會員每人每天存「五毛錢」,聽聞哪裡有苦難或災難,便及時動員,志工們爬山涉水、救度苦難,你們大家都走過這樣的路。

大家不妨回頭盤點一下自己的生命,到底大半人生都用在什麼地方呢?人生若只是為了自己,從小到大,結婚生子之後就是為了家庭、事業而打拚,多數人過得庸庸碌碌,人生似乎不過如此而已,並沒有留下什麼。

師父一直提醒大家要把握時間,時時檢視自己做了什麼?將時間和才能用在什麼地方?有沒有浪費時光?甚至汙染了世間呢?譬如有些人貪圖生活的便利與享受,平白消耗物質,增加了溫室效應和污染,對人間一點好處都沒有。

反觀許多慈濟志工,磨手皮、做粗工,一心一意奉獻所有,用來護持慈濟志業以便幫助更多人,像這樣的人在慈濟團體真的是大有人在。我們的志工無論是做小工或是做大事業,都同樣地發大心;看見他們用一念誠心做到足以讓團體建立誠信,師父真的很感恩大家的付出。

把握時光,願為眾生求安樂

回想在臺灣的「九二一」大地震過後,慈濟投入賑災,重建工作需要很大的一筆錢,可是錢在哪裡?我不知道。地震後,我到中部的重災區走了好幾天,看見這所學校的校舍垮了,那所學校也倒了,孩子們在臨時搭建的帳棚裡學習,想想,學校若不趕快重建,學童就會錯過教育的良機。

校舍倒塌的學校都在等待援建,而我也一直在等待教育部的傳真,希望得知總計有幾所學校必須重建。記得那時在臺中分會,靜憪(林碧玉)與王端正站在我後面,我看著那一張撕下來長長的傳真紙,就拿起筆來勾選。

這一所我要勾,那一所也勾,勾到超過三十所學校時,他們兩位在我後面不得不出聲提醒;「師父,您已經勾那麼多了,三十多間學校了!」我沒有理會,繼續再勾,他們又說:「師父,您勾的都是大學校......」。

「大的學校若是我們不勾,誰要勾?」我回過頭回應他們。我總共勾了五十所學校,包括校舍規畫都是親自與各個建築師就著模型逐一討論,我在臺中住了兩個多月,時常與建築師等互動與討讑。舉凡發生在臺灣大大小小的災難,哪一項慈濟沒有做到?每一項我都是親力親為,帶動大家一起去做。

師父經常告訴大家,既然有緣接觸佛法,要了解生命無常的道理,當呼吸的那一口氣呼出去卻不再吸進來,這「一生」就結束了。一生一世的「世」,就是時間,有的人生命很短暫,也有人很長壽;而我也期待我們師徒之緣能夠很長久,今生此世的緣還要再拉長,也就是壽命再長一點,因為慈濟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壽命長一點就能多做一點。不過,這是不是能夠求得到呢?不一定。

各位菩薩們,師父期待大家都能夠了解,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去做利益人間的事,師父現在比較擔心氣候變遷的問題,因為地球生病了,大地受到嚴重破壞,大地之母倦了也病了。

大家都希望生活平安、遠離災難,師父認為要達到這樣的願望,需要大家以愛和虔誠之心茹素。期待各位菩薩最好能轉葷為素,並且「非說不可」——代替師父多多向人推廣素食,只要能多淨化一人,就能增長一分的功德,而且自己做、自己得,分分己獲。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